淄博周村启动丝绸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计划
“丝绸之都”周村,正面临一场巨变。
生意社5月5日讯 华灯初上的周村,由失业、下岗工人操持的大排档遍布城区的每个角落。人潮汹涌间,豪华轿车和三个轮子的“蹦蹦的”呼啸而过。“周村拥有淄博最多的‘蹦蹦的’,开车的差不多都是下岗丝绸纺织工。”一位“蹦蹦的”司机说。
这是作为淄博一个具有厚重商业和工业文明市辖区的生动写照。而现在,随着“纺织新政”的出炉,这座背负着理想的城市再聚复兴冲动。纺织业新政
4月16日,周村区丝绸纺织工业调整振兴动员大会会场,坐满了当地政商两界精英。
这次会议提出,到2013年,周村区规模以上丝绸纺织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将累计新增90亿元。对于这一规划,业界认为,周村寄望通过扩大投资,来扶持竞争力日渐下滑的传统纺织丝绸工业。同时,借助此计划,全面提升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力,推动周村老工业基地向先进加工制造业基地的跨越。“这是王书记到任周村至今,在工业领域推行的最大一项举措。”此间,一位接近周村政界的观察人士认为,作为周村区委书记的王树武已开始着手移植其在桓台任上的工业经验。
本报梳理发现,王树武有着长期主政区县的经验,履历主要包括:桓台县县长、桓台县委书记、周村区委书记。在2007年调任周村前,曾“深耕”桓台多年,被认为是“桓台模式”主要缔造者之一。在其主政期间,桓台迅速形成了以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的工业格局。
调任周村后,王曾多次组织专题研究周村工业发展。去年年底,周村第一次提出“振兴丝绸纺织,打造全新周村”的口号,深谙经济的王树武就提出了“再造丝绸纺织新基地”的想法。
而此次“纺织新政”的出炉,被外界认为是其上述表态的具体实施。
本报获知,在谈及《关于实施丝绸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计划》(内部称33号文件)时,王树武称,要通过盘活存量、强化增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区产业特色,形成地区经济比较优势,带动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针对周村纺织体制老化、企业经营困难、产品附加值低等说法,王树武认为:“这是一个严峻的现实,但也恰恰证明,周村丝绸纺织工业已经到了非调整振兴不可的重要‘关口’。”
33号文件明确提出:到2013年,周村区规模以上丝绸纺织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将累计新增90亿元,年均增长24%,固定资产投入、销售收入、利税均实现倍增目标。
这是一个必须完成的目标。据当地政府官员透露,4月21日,周村官方迅速出台了《关于周村区丝绸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计划近期工作安排的通知》。“下一步,还将颁布一系列对区级机关、职能部门的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