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斌:中国做不到人民币彻底国际化
至于会议成果与中国政府的话语权之间有多大差距?我认为,取得话语权是相对的。我们可去看看胡锦涛主席在伦敦峰会上提出的五点主张,和G20会议公报的五大问题、29条内容相比,很多方面是相同的。有刺激经济的问题、国际货币机构改革的问题、加强全球跨国金融监管的问题,包括要成立一个全球金融稳定委员会,并要按照时间表提出监管政策,也有反对贸易金融保护主义的问题和维持世界经济公平和持续发展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中国在这次会议上,相对来说,应该是取得了话语权。重要的是,会前各方利益对峙,舆论忧心忡忡,会后能够相对妥协,这与中国持有巨额外汇储备、中国政府的实际行动密切相关。通过这次峰会,中国相对地位的重要性明显提升了一大步,这是有目共睹的。当然,我们明白,有些问题并不是一时能够解决的,特别是“超主权货币”问题。
国际货币体系仍是“一极多元”
在这样的会议背景之下,进一步围绕人民币国际化,或者说人民币区域化,中国路线图是什么样的?这个路线图怎么展开?我认为,首先要明确,如果是成功的路线图,必须对今后的国际金融、货币环境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和展望。我认为,在未来可预见的十年、二十年内,国际货币体系应该仍然是“一极多元”的体系,无非是“一极”在衰落,“多元”是在“一极”衰落中的多元发展。
“一极”是美元,“多元”指欧元、日元、英镑等,但是,人民币在今后十年、二十年会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有待观察。还有,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联合国委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教授为组长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小组,正在研究类似于SDR(特别提款权——编者注)的货币制度会处于什么地位?这些可能都会导致“多元”有些变化,但仍会维持“一极”力量相对较大状况下的“多元”格局,无非是“一极”在衰落,“多元”在丰富、在壮大。这个判断很重要,因为这将决定我们中国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金融开放战略。
今后,由于是“一极多元”的国际货币体系,由于美国国力将会逐步衰落,在这样的背景下,整个国际金融社会仍然会是以浮动汇率为主的经济社会。在美国国力衰落,但美元仍占主导地位,仍坚持浮动汇率为主的这样一种金融社会,必然会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这是从中国外面看到的环境;从中国本身看,中国目前已是第三大经济体,第三大贸易国,过不了几年,将要赶超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从中国和平崛起的角度思考,从实体经济的角度思考,我们对货币的诉求、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诉求应该是什么?我认为,重要的、首位的利益诉求,不是像有些书上讲的是铸币税。
铸币税往往是一个国家货币“走出去”之后的结果,而不是最初的目的。有人分析,美国拿了很多铸币税,但这是美元国际化的自然后果。对于今后中国要求持续稳定的发展和和平崛起而言,从发展的角度说,首要的不是铸币税,而是要求汇率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有比较稳定的汇率环境使我们的实体经济、贸易发展得更快。其次,中国经济在逐步壮大,世界影响越来越大。但中国又是人口大国、资源贫国,人均资源占比不高。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GDP的不断壮大,对地球上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目前一些大宗商品、资源的定价权却都不以人民币定价,也不由中国的商品期货市场决定,这非常不利于我们经济的稳定发展。所以在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大宗商品资源的定价权,是人民币逐步走出去的一个重大目的。当然,随着中国金融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其在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防范金融风险、降低金融交易成本等方面,同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说,一方面,今后十年、二十年世界金融与汇率市场仍是动荡的环境、不确定的世界,另一方面,我们的经济发展要求尽可能地稳步发展,要求尽可能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日本高速发展的相对较好的、较稳定的环境,即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既要享受全球化的好处,又要防止动荡环境中的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从这个角度出发,决定人民币区域化的路线如果是成功的、正确的,绝对不是在资本吸引下马上、彻底地放开,而是渐进、有序地开放。简单而言,人民币如何走出国门?追求的目标,首要的不是最优目标,目前彻底的人民币国际化是做不到的,应该是次优目标,是人民币逐步的区域化。 (根据作者在“第五届中国金融改革高层论坛”上的发言整理,本报刊发时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