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运动鞋行业竞争加速
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思路
虽然结果相似,但两者的发展思路却是截然不同。
若以产品定位来分类,目前的中国体育用品生产商大抵可分为“专业运动”和“时尚运动”两大类,安踏与特步恰恰分属这两大不同的类别,并由此延伸出了两种不同的市场推广策略。
这种推广策略的分歧在去年的奥运战略中表现最为明显。在奥运战略中,安踏耗费上亿巨资拍摄系列广告,并签下数十位奥运参赛运动员为其代言,以此强化其体育用品生产上的“专业形象”。
相较之下,特步虽然通过成为白俄罗斯奥运代表团领奖装备独家赞助商的方式进行体育营销,但其整个奥运营销战略中,更多的是依靠其既往的娱乐营销模式,在与安踏相同的广告轰炸策略里,其广告中出现的并非专业体育运动员的身影,而是由4名香港娱乐红星来担纲。
除此之外,安踏与特步在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上,同样思路迥异。
去年安踏第一次提出了多元化的思路,按其年报中所显示的多元化路径,在大众市场,安踏将以自主品牌形式进军儿童体育用品和时尚体育用品市场,作为策略调整,其被授权出售阿迪达斯及锐步品牌产品的国际品牌零售业务则以1.87亿元出售。在高端市场,安踏将致力于引进国际体育品牌。而在安踏“抛弃”国际品牌前不久,特步通过获得迪斯尼授权的形式进入“娱乐运动”领域,借此对与特步现有的“时尚运动”形成互补。
各自领域追赶的两大对手
巧合的是,在香港上市的4家国内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中,同为致力于“专业运动”的李宁与安踏,和同样定位为“时尚运动”的中国动向与特步,恰好在各自相对应的领域里互为对手。其中,李宁去年收入66.9亿元,中国动向销售额超过33亿元。
单从数字上而言,安踏与李宁之间尚有一段差距,这种差距并没有随着安踏这两年来的高速增长而缩短。2006年,安踏体育营收12.5亿元,当年李宁的收入为31.8亿元,2007年,安踏体育营业额暴增1.5倍,接近32亿元,李宁为43亿元,两者的差距由19亿元缩减为11亿。不过,去年李宁营收达到66.9亿元,距离又拉大至20亿元。
有关专家指出,凭借着李宁在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飞天一跃”,李宁大受“奥运效应”的恩泽,相比之下,虽然安踏也投入重金,但“奥运效应”的带动并不明显,而“这种差距的拉大,正是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两者在奥运战略上的得失。”
不过虽然在销售额差距拉大,但在经营净利上,双方的差距确实越来越小,其中安踏2008年净利为8.95亿元,而李宁同期为9.6亿元。
在李宁与安踏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同时,特步则紧咬中国动向。数据显示,2007年,特步国际收益为13.6亿元,当年中国动向收益17.1亿元,至去年,特步收益28.67亿元,相比中国动向的33亿元,虽差距略有扩大,但两者相距也仅在一步之遥。
不过,中国动向的毛利率却是特步所难以企及。数据显示,中国动向鞋服产品的整体毛利率超过58%,而特步则不到40%。
分析人士指出,这种毛利率的差距,主要来自于两者之间不同的运营模式。中国动向采用的是“轻资产”的运营模式,在这个模式下,中国动向不涉及生产业务,只向客户出售品牌产品,令销售成本降低,故比其他运动用品销售商的毛利率高。与此同时,又有中国动向经营的Kappa品牌售价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