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何时V形反转 历史表明最少再等两年
●亚洲新兴经济体靠内需主导仍需时日
发达国家消减过剩产能使亚洲区内加工贸易剧减,多个亚洲新兴体的进出口总额在近月内已分别创出历史最大同比降幅,启动内需,成为重要的一环。
记者从商务部新闻办了解到,商务部办公厅下发通知,商务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扩大消费、创新生活”系列活动。
据悉,商务部定于今年5月1日至11月30日在全国范围内举办“扩大消费、创新生活”为主题的促消费系列活动,要求各地商务部门紧紧围绕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工作重点,围绕社会消费时尚和热点,组织企业开展灵活多样的主题性促销活动。
商务部新闻办的工作人员介绍,此系列活动内容包括:一是提升假日消费,利用节假日大力开展购物节、旅游节、文化节、嘉年华等活动;扩大会展消费,引导支持重点展会,促进品牌和老字号产品走向全国;提高家政服务消费,整合现有家政服务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便捷安全的服务。同时,对加大信息产品促销力度、扩大家电家具用品消费、提升汽车农机消费、促进民特产品消费、推动文化休闲旅游消费,结合当地文化、休闲、旅游资源开展各种促销费活动;等等,做出了具体的细则。
据介绍,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万亿元,同比增长15%.
但中金分析师刘奥琳认为,新兴亚洲靠内需主导仍需时日。在刘奥琳看来,新兴亚洲的私人部门因为传统和文化上较偏向积聚储蓄以备不时之需,致使它们的消费率普遍占GDP的40%-60%,较发达国家普遍占GDP的60%-70%为低。另外,大部分新兴亚洲的人均生产总值仍处于较低水平,加上全球范围的经济衰退导致它们的收入前景恶化,使他们对消费更为谨慎。
因此,各国政府的刺激私人消费政策对拉动整体经济增长的成效可能较有限,外需下滑而引致的产能过剩可能难以在短时间内靠增加内需来解决。另外,尽管中国经济基本面强,但私人消费开支占GDP比率持续下滑,人均消费开支亦大幅少于其他新兴亚洲经济体,反映内需增速低于经济增长,靠内需带动经济仍需时日。
●亚洲新兴经济体是中国出口下滑主因之一
相关数据表明:新兴亚洲占中国出口总和的38%和进口总和的49%,而且区域间有很深的加工贸易链,是新兴亚洲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
刘奥琳分析认为,新兴亚洲市场进口需求减少亦是导致中国近期出口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具体而言,中国对新兴亚洲的出口在今年一季度同比下降了21%,为其总出口的20%跌幅贡献了8个百分点,大致相等于欧盟、美国和日本的总和。
然而,这并不表示中国出口受新兴亚洲市场的影响等同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因为新兴亚洲区内贸易是以加工贸易为主,但其出口的最终需求是由这些发达国家所拉动。
新兴亚洲工业产品和原材料库存量高企,意味着进口可能继续减少。刘奥琳举例分析,以中国台湾为例:它的工业生产量近月已大幅下滑至2001-2002年科技泡沫破灭时的程度,但仍远高于1998-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最低点,意味着仍有继续下滑的空间。而它的工业生产库存量仍在高位,其中机械和电力设备库存量曾升至十多年高点,尽管近月有所下降。同时,基本金属库存量也有上升,但比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低约50%.新兴亚洲产能过剩已超越亚洲金融危机之时,削减产能需时日,对中国的复苏产生负面影响。这可从其发电量和货运量的大幅下滑中略见一斑。新兴亚洲的工业用电量/能源消耗量已大幅下滑,幅度已超越了之前两轮的危机。中国台湾的情况尤其严峻。全球贸易萎缩也已令许多新兴亚洲的货运量暴跌,情况亦较此前的两轮危机更为严峻。
资料来源:CEIC、GlobalIn-sight、IMF、中金公司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