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站在棉浆粕行业世界之巅
“就我们对整个行业的了解来看,银鹰(棉浆粕)的生产能力已经稳居全球第一。”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李勇十分自信地表示。
“这一成绩的取得,首先归功于我们当初正确的经营决策,就是依靠科技进步开拓国际市场;其次是我们30年的技术积累,十几年前开始注重浆粕产品开发,最终结出了硕果。”
据介绍,近年来,银鹰化纤先后组织研发生产了20多种高档出口棉浆粕新产品,其中6项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使公司在纤维素提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主导产品“泰山牌”棉浆粕先后荣获了“中国驰名商标”和“山东名牌”,成为国内棉浆粕行业唯一知名品牌。先后打入欧、美、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银鹰化纤成为中国唯一批量生产出口棉浆粕的企业。
“在这一领域,我们的技术水平就代表了我们国家的技术水平。”李勇对本刊记者说,“我们的高端产品,竞争对手都在美国。”
果敢出击 4年成就世界最强
如果说科技创新的机遇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那么市场的机遇永远属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李勇就是一个在决策上敢于吃螃蟹的人。
银鹰化纤取得的跨越式发展,跟李勇一直进行的积极地产业化布局是分不开的。
“银鹰化纤能有今天的业绩,与前几年政府鼓励投资、鼓励发展的好政策有关,前几年形成的产能释放才有今天的爆发性增长。”对于过去和未来,李勇都看得很清楚,“现在的政策环境已经比以前规范得多,许多中小企业很容易导致经营困难。”
熟悉李勇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有着强烈忧患意识和开拓精神的优秀青年企业家,他既不会在困难面前徘徊不前,也不会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李勇敢于决策,科学决策。“果断,敢干。”周围的人对他如此评价。
在李勇看来,商场比战场更残酷,战场还有缴枪不杀一说,而在商场中不发展就是衰败。基于这个理念,银鹰化纤在成为亚洲最大的棉浆粕生产厂家之后,并没有松口气、歇歇脚,而是居安思危、富而思进。在李勇的果断决策下,公司将发展的触角延伸到了祖国的大西北。他们充分利用新疆棉短绒原料的资源优势(2362.405,3.79,0.16%)和国家进行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2004年,在业内第一个杀入新疆自治区建设工厂。4年连续3次投资,先后建起了3条内销棉浆粕生产线,扩张产能13万吨。目前,连同银鹰高密公司8万吨出口棉浆粕产能,公司形成了年产21万吨生产能力,仅用了4年时间,就一跃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棉浆粕生产企业。
让人惊叹的是,新公司的三期工程均为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投产见效,创造了棉浆行业建设史上的奇迹。工程建成投产后,到目前已经实现利润2亿多元,为当地安排就业10500多人。
“与对手的竞争,在原料上就已经开始了。”李勇表示,“新疆的项目可以就地取材,因此更加节省成本。”
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就必须想方设法整合各方资源,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路子来。
作为一家大型化纤企业,银鹰化纤是用电、用汽大户,电汽价格的持续上升已经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于是一个大胆而又超前的想法在李勇的脑海中产生了——投资建设自己的热电厂。在他的主持下,企业先后建设了总投资2亿余元的热电联产项目,实现了全公司电汽自给。
开拓者前进的脚步从来不会停止,也永远都不会停止。在荣誉和成绩面前,李勇以非凡的气魄和胆识又迈出了果敢而又刚毅的步伐。
2007年,公司投资3.5亿元建成年产4.5万吨优质粘胶短纤维项目,使该产品规模一举达到8万吨。2009年,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棉浆粕深加工产品CMC项目,将产业链延伸到化工领域。
“棉浆粕是我们的优势,银鹰的发展要发挥优势、放弃劣势,在上下游产品中取得支持,围绕主业多元发展。”李勇如是说。
大智若愚 作好企业公民
救急!救急!救急!山东对口支援绵阳,急需遮风挡雨物品??
2008年5月20日晚10时40分,刚刚睡下的李勇被电话铃声惊醒。副市长李葆东在电话里说:四川地震灾区连日阴雨,省委紧急调拨遮风挡雨物品,银鹰化纤生产篷布,如果有库存,政府将按照市场价格收购,连夜运往灾区。李勇连考虑也没有考虑,就说:“我手头上有12吨,马上装车,我一条也不留,我一分钱也不要!”
这12吨价值30万元的篷布,原本是两天后出口日本的一批货物,在抗震救灾的紧急关头,李勇宁可让企业蒙受损失。在此之前,他个人已经为灾区捐助了10万元;仅有3000名员工的一家公司,捐赠已经超过一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