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站在棉浆粕行业世界之巅
生意社5月8日讯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制造”的崛起,中国企业开始登上全球的舞台,联想、海尔??莫不如是。更多的优秀企业,开始成为自身所在细分行业的领导者,默默成长为所经营领域的“隐形冠军”。
在山东半岛的小城高密,就有这么一家企业——山东银鹰化纤有限公司。
2002年,29岁的李勇掌舵银鹰化纤,用了不到六年时间,把一个体制僵化、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的地方国有企业打造成为当今规模居世界第一的棉浆粕生产企业和国内最大的出口浆生产企业。从中国第一家出口241吨棉浆粕起步,李勇带领他的银鹰化纤迈着坚实的步伐在全球开拓市场。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背景下,2008年,公司出口棉浆粕4.52万吨,同比增长45.21%,占到了去年全国出口总量的95%以上。
先入蓝海 6年叫响中国创造
李勇的每一天,似乎都在跟时间赛跑。
当日,采访记者一行进入他的办公室时,他正准备到青岛会见美国客户。在此之前,他刚刚从外地回到公司还不到半天。
“下午有个十分重要的谈判。”李勇向记者解释道。
于是,话题就从产品出口展开。
棉浆粕,作为一种工业产品,相对我们熟悉的消费品来说,普通大众对其了解十分有限。但是这种产品却跟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它的下游产品不仅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产业,更有可能被用来生产纸币、票据,甚至是液晶显示屏。
“2008年奥运纪念钞的原料全部是我们的产品。”一谈起自己的高端产品,李勇显得很自豪。
而在几年前,银鹰化纤还是一家地地道道的传统企业,主要生产普通棉浆粕和粘胶短纤,属于纺织行业的上游产品。粘胶短纤被纺成纱,织成布就是人们熟悉的“人造棉”。30多年来,银鹰化纤一直生产这种产品。据介绍,银鹰化纤的前身是高密化纤厂,1971年建厂,属于当时国内遍地开花的“小化纤”。建厂后的高密化纤经营状况一直不尽如人意,1983年时已经处于亏损状态。
2002年,高密化纤厂进行了改制,理顺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是年,29岁的李勇开始担任改制后的银鹰化纤公司总经理。此前,李勇有过若干年在当地政府部门工作的经历,属于端“金饭碗”的公务员。
此后的六年,正是银鹰化纤脱胎换骨的六年。
数据说明一切。自2002年以来,银鹰化纤公司总资产、年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增长了3.2倍、3.5倍和14倍。目前公司年实现销售收入过25亿元,利税近5亿元。
6年来,几乎每一项经营指标都在翻番。而让李勇感到最满意的是出口指标。从当初的出口200吨到目前的4万多吨,这一指标已经翻了200多倍!
银鹰化纤是中国第一家把棉浆粕产品推向世界的企业。“实际上,我们一开始也很难,辛辛苦苦研发的产品,年出口量只有一两个货柜(集装箱)。”
“不过到现在为止,我们的棉浆粕出口量仍然占据了全国出口量的95%,一年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说起这些,李勇很自豪,“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让我们更能够看清楚自己在行业中的位置。”
此前,银鹰化纤一直称自己是亚洲最大的棉浆粕生产基地。但是,现在这一范围已经扩大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