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应对美国反倾销案件
这个委员会是根据美国法案设立的专门针对关税问题的半司法机构。委员会由6名委员组成,全部由总统提名,任期长达9年,而且有一个不成文规定,即6名委员,民主党和共和党各半。
所以,中国的企业要赢得反倾销官司的胜利,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不必去费力猜测背后重重的政治交易,单方面希望通过美国政府来影响案件。我们应该重点放在认认真真准备上,堂堂正正地打赢官司。
以下几点可供中国内地企业和相关部门参考:
第一,我们要增强预见性。
虽然反倾销案件防不胜防,但也不是完全无迹可循的。如果一个产业不属于高科技的朝阳产业,工会势力又比较强大,而且通过股市等各种渠道发现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出现亏损,那么向美国输出同种产品的中国企业就应该警惕了,警惕这些企业可能会诉诸反倾销法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第二,中国要尽可能完备地收集资料。
反倾销案件中的关键是测算倾销价格的额度。这方面,精于算计的美国律师和经济学者往往有意识地拣选一些对自己有利的数据,如果中国方面没有完备的数据加以驳斥,任美国企业颠倒黑白,就很容易把真实市场价格说成是倾销价格。
第三,中国需要多元化的、多层次的精通反倾销的律师和善于计算的经济学家队伍。
中国邀请的反倾销专家要么是国外的,要么主要集中在北京等地。这些专家学者精通理论知识,但是往往对于中国企业的情况了解得不太全面。因此,面对越来越多的反倾销案件,中国需要在各地储备这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律师。
第四,中国的民营企业要更多参与。
由于美国公司往往指控中国政府提供各种非正式的补助,所以国企在类似的反倾销案件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这样民营企业的作用就相对突出了。由于中国的民营企业一般规模比较小,数量比较多,所以很少出现“大猪博弈”,即一家公司挑头出重金打官司让其他企业可能借机搭便车。要克服这样的局面,中国政府应该允许乃至鼓励各个相关企业自发组织起来,应对反倾销官司,中国政府的各个部门比如商务部、海关总署等也应该提供资料数据上的便利。
最后,我们也必须承认,政治、文化等因素或多或少也具有一定影响力。
长远来说,中国企业要注重和美国各个社会阶层及影响决策的政府和民间机构打交道。美国是一个文化利益多元的开放社会,国人千万不要认为叫得响的利益集团就一定代表美国利益。美国有代表工会利益的智库,比如美国进步中心等,但也有许多支持市场经济、自由贸易的智库,比如美国传统基金会、加图研究所等。这些智库清楚地意识到,反倾销法案经常被特殊的利益集团滥用,实际上损害了美国人民的利益。他们的报告虽然不一定立即影响决策,但肯定会逐渐产生社会影响,让美国民众了解真相。这方面,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和美国相关机构、媒体沟通和交流,将会大大有助于减少贸易摩擦。
总的来说,尽管未来中美反倾销案件数量可能会快速上升,但是中国并非只会屡战屡败。如果能够未雨绸缪,做好准备,掌握美国企业情况,了解美国内部的各种声音,是能够做到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的。(作者系美国智库加图研究所中国项目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