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服装还未“长大成人”仍处青春期
生意社5月20日讯 30年岁月荏苒,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服装变迁,也看到中国的服装行业一路走来,成为中国产业发展的一个生动标本。
我们看到了中国服装产业的突飞猛进,也看到了中国本土服装品牌的迅速崛起。然而,发展了30年的中国服装品牌,并没有象其他优势行业那样真正的“长大成人”,依然处于迎风生长的“青春期”。
品牌误区:是否华山一条路?
尽管正处于发展期,大多数的服装企业,依然都怀揣着品牌的梦想:做为服装大国,为什么不能产生一个国际一线品牌?
大多数的服装企业,都把“打造国际一流品牌”作为标语,但30年过去了,中国的依然没有诞生“国际一线”。
中国服装品牌的发展方向是错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拜错了师父。更准确地说,中国服装品牌不考虑市场实际与定位,集体拜同一个(同一类)师父是有问题的。
中国服装品牌集体的师父是谁?Dior、Gucci、Armani,这些经典奢侈品牌,在中国服装界倍受追捧,他们的历史、文化、动态为人们津津乐道,他们的每一场秀都倍受关注,许多经营者也把它们作为自己品牌的效仿对象。
于是,中国服装品牌的风格,千篇一律的向“尊贵、奢华”的方向发展,无论价位高低、目标人群有何差异,即使是批发市场的品牌,也把尊贵奢华当成传播主题,以为这就是做服装的品牌之道。比如中国有数千个西服品牌的广告画面,都是一个成功人士昂首挺立。动作、气氛出奇的一致。
中国服装盲目以国际一线品牌为师是一个失误,中国产生国际一线品牌的梦想也只能是梦想,这条路其实走不通。国际一线品牌大多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欧美有生产奢侈品的土壤、氛围和文化,而中国还没有。
更重要的是,中国品牌在学习国际一线过程中,只看到了结果与表面,对于背后的推动力却没有认真研究,导致他山之石难以攻玉。
中国服装品牌,最应该学习的,不是所谓的“尊贵奢华”,而是向欧美的二线品牌学习,更多的学习这些品牌的定位策略、渠道终端策略,学习他们如何快速成长,学习它们如何把产业链做到最优,而不是用劳动力和资源去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