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出口退税率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有限
生意社5月22日讯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为稳定出口以确保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就业水平,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政策,其中出口退税以其在有效性、精准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的诸多优势成为中国“保出口”的重要工具,不仅短时间内多个行业的出口退税率连续大幅调整,而且未来进一步调整的呼声依然高涨。然而作者的分析认为,中国较低的出口价格弹性一方面导致一半以上的出口退税支出事实上补贴了外国进口商和消费者,另一方面导致出口退税政策在经济刺激效果方面显着劣于同等数额的政府购买支出。因此,不能高估出口退税率调整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2009年3月25日,中国决定从4月1日起提高部分纺织服装、轻工、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和电子信息等行业的出口退税率。这是2008年8月以来中国第六次大规模调整出口商品退税率,并且延续了自2008年11月份起每个月广泛提高一次税率的超密频率。很明显,出口退税在政策取向上已经成为中国保出口的“排头兵”,原因主要在于出口退税作为政策手段有诸多优越性,包括覆盖面广、调整效果显着、见效快、针对性强和操作简便等。我们不怀疑出口退税率提高将带来中国出口量的增长,但是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发现,由于中国的出口价格弹性较低,导致一半以上的出口退税支出事实上补贴了外国进口商和消费者,并因此削弱了提高出口退税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经济刺激效果方面,政府购买显着优于出口退税政策。
一、中国密集调整出口退税率的原因
出口形势严峻是当前中国经济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之一。2009年1—2月中国出口1553.3亿美元,下降21.1%;其中2月份出口648.9亿美元,下降25.7%。相较于2008年11月以前月均高达20%以上的出口增幅,这种下降只能用“惨烈”来形容。更加不幸的是,在短期内我们看不到什麽外部因素有利于这一状况的改善:世界经济前景不佳,IMF的最新预测是2009年将出现60年来首次负增长,降幅大约为0.5%~1%;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加大,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即使G20这样具有广泛代表性并且明确承诺避免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的经济体,也有17个成员自2008年10月份以来实施了47项贸易限制措施。
两个数据能够充分体现出口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一是出口在数量上占中国GDP的33%;二是出口部门就业总人数大约为七、八千万,我们因而不难理解为什麽“保出口就是保增长和保就业”这一提法得到了广泛的赞同与响应。在外需不振、主要出口市场贸易限制增加的情况下,出口退税成为中国“保出口”的排头兵。首先,2008年8月—2009年2月短短半年内,中国五次大规模上调了纺织服装、玩具、家具、机电和化工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尤其是自2008年11月起,出口退税率月月都有大动作,如此高的调整频率罕有先例。在此基础上中国还于2009年4月1日起再次提高部分纺织服装等六大行业的出口退税率。其次,在近期出台的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轻工业、电子信息产业、有色金属业、钢铁业和纺织业均包含了调整商品出口退税率的内容。按照规划,纺织业已于2月1日将出口退税率提至15%,而即将出台的实施细则中很可能继续将该行业的出口退税率抬升至17%,从而不仅达到纺织业出口退税率的历史高点,而且真正实现了“全征全退”。第三,从政策取向来看,商务部已经明确宣布中国将按照国际惯例逐步恢复出口商品零税率。这意味着,除了“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产品)产品外,其他出口商品退税率将逐步全面上调至17%,实现完全退税。
出口退税在诸多“保出口”的政策选择中之所以备受青睐,概言之是因为其在有效性、精准性和可操作性上具有相当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覆盖面广,涉及全部的一般贸易和部分加工贸易,影响的出口额超过中国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2)相对于国内税和汇率调整等政策手段,出口退税发挥作用的约束条件最少,调整效果却最为显着。并且诸多实证研究均已证实出口退税率调整对中国出口增长的刺激作用,尽管对于这种作用仅存在于短期还是具有长期影响尚存在争议。(3)直接面向出口商和生产商,传递环节短,政策刺激能快速见效。(4)便于根据出口商品的特性进行针对性调整,从而兼具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功能,例如3月20日公布的《钢铁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细则》中明确提出适时适当提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钢材产品的出口退税率。(5)操作简便,不需要另设机构和配置专门的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