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企棉花告急 拷问棉花流通体制
生意社6月15日讯 “农民辛苦种棉花,成本收益落差大,心力付之东流水,怎奈棉花发了芽……”在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的棉花地里,经常能听到棉农自编的打油诗,也许淳朴的农民只能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无奈与无助。
2009年6月10日,张金顺夫妇1.5亩的棉花地里,大片大片的棉花还在生长。然而,丰收的成果对张金顺夫妇来说,似乎已经不能让他们喜上眉梢,张金顺紧锁的眉头让《中国联合商报》记者感受到的是:棉花丰收,棉农忧愁。
事实上,对于张金顺来说,去年他就已经迎来了棉花的丰收年,可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棉花的收购价格一路走低,从原来每公斤6元多,降到4元左右,如此推断,张金顺卖给收购商的价格是4000元/吨,张金顺一家种植的1.5亩棉花总共卖了1000多元钱。这让张金顺心里很不是滋味。
像张金顺一样忧心忡忡的,还有很多棉农,由于去年的棉花收购价偏低,一部分棉农咬牙低价卖掉了所有的棉花,还有一部分无论如何也舍不得亏着血本出售,一直把棉花囤积在家里,想等市场收购价稍微回转的时候再卖掉。
棉花丰收了,棉农却没有增收。如果说去年是受金融危机影响的最严重的一年,那么今年的情况是否应该好转?《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市场的供求关系是供小于求,按照常理推断,此种情况棉农应该可以有钱赚了,然而事实是,时隔将近一年,收购价格却还是被压到谷底。
纺企“断粮”,却忍饥观望
“我们厂有40%的工人在家待业,每个月只能拿到相当于邯郸市低保标准一半的工资,养家糊口都成问题。”邯郸海盛威纺织印染集团的一名姓刘的女工感慨万千。
《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了解到,在河北省的邢台、邯郸等地,一些棉纺织工厂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几乎“断粮”。邯郸市第二棉纺织厂的原棉仓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存储能力达1200多吨的库房只剩下棉花下脚料,目前所存棉花仅够维持20几天的生产。问及原因,该厂工作人员的话掷地有声:“国内棉花价格太高,企业无利可图。”这样的回答让记者充满疑惑,因为从棉农那里得来的信息是:低价出售。
为什么到了纺织企业这一环节竟然成了高价购买?棉农与纺织企业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相同的是,他们同样面临生存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