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宏大:过硬内功托起拳头产品
生意社6月24日讯 拳头产品和核心竞争力不是一天练成的,它的背后隐藏着企业的秘诀。这个秘诀往往讲起来并不惊人,却偏偏成就了别人做不到的事。
青岛纺机公司就是这样。不论是自动络筒机这一拳头产品优势常在,还是清梳联设备从无到有、从有到精,若问秘诀,他们告诉你的是每个企业都会抓的那些事,可能只是,多一点细节,多一点要求,多一点坚持……如此而已。但恰恰是这许多“多一点”叠加起来,构成了企业过硬的内功,成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起跑后较量的是内力
青岛纺织机械厂是中国自动络筒机开发和生产的摇篮,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对自动络筒机的研发。现在看起来,这个过程虽然艰辛,但却为青岛纺机培养了一大批有经验的设计人员、技术工人和工艺人员,为日后企业产品的飞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底,借助国家纺织行业“两机”专项的机遇,青岛纺机获得了3000万元的专项贴息贷款,和意大利萨维奥公司合作生产自动络筒机。同时在自动络筒机项目上获得国家资金支持的还有国内另一家知名企业,他们拿到的贴息贷款数目高达2亿多元。然而最终,还是青岛纺机率先实现了国产自动络筒机的开发和生产。
面对这个事实,相信很多人都想问青岛纺机是如何做到的?但摆在记者面前的答案听起来就这么“简单”。“自动络筒机的特点:一是自动化程度高,二是零部件加工精度高,三是一致性要求高。我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们对技术要求严谨,对产品抠得很细,走得也比较稳。”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销售部副总经理赵文青说。
青岛宏大产品开发部副总设计师车社海表示,企业搞“两机”项目能够成功,质量控制是关键。自动络筒机生产技术难度比较大,特别是对零件的一致性要求高,从设计、工艺到安装、调试都要一丝不苟。我们通过严格管理,抓好基础,一步步提高了自动络筒机零件质量高和一致性。
抠得细,走得稳,管理严,基础好,既是青岛纺机人产品攻关成功的诀窍,也是他们做一切工作的标准和要求。就是凭着这十几个字所蕴含的丰富的内在精神,青岛纺机人把自动络筒机变成了自己多年来最强大的优势产品。截至目前,青岛纺机已累计生产自动络筒机近4000台,配套1300万纱锭,相当于装备了国内1/10的棉纺锭。从基础上夯实研发力量
走进青岛宏大自动络筒机生产研发中心,副总设计师车社海告诉记者,企业开发设计的细络联型自动络筒机已进入现场试运行阶段,目前技术人员正在进一步跟踪情况,改进设计,提高零配件加工质量,增强产品运行的稳定性。这是今年我们产品研发的主要任务。
据他介绍,金融危机袭来,企业留住人才的意识更加清晰强烈。2008年,虽然企业也受到一些影响,但科技人员的收入没有降低。因为在市场困难的情况下,开发人员反而肩负着更重的担子。
多年来,青岛宏大注重科技人员的培养和培训,拿出实际政策鼓励他们进修深造。产品开发部门也针对人员特点,实行人性化管理,为技术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企业还善于在基层发现和选拔具有创新意识、德才兼备的好苗子进入技术部门,从机制上保证了研发队伍的整体素质。
青岛宏大在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一直没有停止过。例如,随着产品创新的任务越来越重,青岛宏大全面引进Pro/E三维设计软件用于产品设计开发,为此先后投入百万元,使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大大增强。
不间断的研发投入和良好的人才机制,使青岛宏大保持了拳头产品科技领先的地位。去年11月初,“2008年度香港桑麻奖”在京颁奖,青岛宏大公司两人的两个项目分别获得纺织科技一、二等奖。近年来,企业已有多人获得过该奖。建设品牌文化以柔克刚
科学现代化的管理和整洁文明厂区环境,是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文化的直接反映。走进青岛宏大公司厂区,路边草坪覆盖,绿树成荫,广场上设有大型喷水雕塑;走进生产现场,厂房宽敞明亮,通道整洁畅通,设备整齐干净,物料摆放有序,充分展现了一个现代化机械制造企业的文明风貌。特别是企业新建成的现代化新型工业园——自动络筒机生产研发基地,无论从硬件水平,还是软件管理,都有了更大的提升。
在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冀新看来,创新观念,快速发展,努力实践品牌文化建设,是青岛纺机不断发展、不断提升的“纲”,而后者是保证前两者“硬功夫”的“软环境”。十余年来,通过下功夫重塑和再造企业文化,企业从更新价值观念、规范员工行为、提升企业形象三方面入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了从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从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过渡,企业形象日臻完善。
可以看到,青岛宏大把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并贯穿于经营、设计、生产、营销和服务的全过程;以先进科学管理为坚实基础,从严治企,立足于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坚持以销定产、以产促销的原则,用敏捷化的生产体系满足用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