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服装领域抽身而退 押宝转型新能源
生意社7月1日讯 遭遇金融危机后,杉杉集团董事局主席郑永刚开始反思集团安度危机的经验,他说,“之前,我们通过对高位资产变现,保证了企业拥有健康的现金流。今后,我们要停止非主业的投资,不能战线拉得太长。不能发展的时候,坚决不要发展。”
事实上,非相关多元化成为杉杉集团这些年来高速发展的诀窍,从服装到房地产,从金融业到新能源都能找到杉杉投资的身影。回顾杉杉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以郑永刚为代表的企业管理层一直在寻找“蓝海”,由于传统服装行业竞争激烈,不得不将战略重点向新能源和金融投资转移;事实上,房地产等领域也斩获颇丰。
上述战略转型从2004年开始,并在金融危机之时取得成效。而在2009年表现得尤为明显,杉杉年初将28%的股权转让给了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下称“伊藤忠”)及其在华公司;随后,在6月初,杉杉又与澳洲矿业巨头赫荣(HeronResourcesLimited)达成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赫荣旗下的镍钴矿。
全面收缩的服装战线
杉杉集团2月16日正式宣布,将公司28%的股权转让给伊藤忠,计划“借船出海”,实施国际化战略。在中国服装[4.83-3.78%]业出口大幅下滑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杉杉集团创始人郑永刚坦言,企业发展已经碰到了“天花板”,出让股权的目的就是希望借助外资的管理和资源优势,帮助杉杉集团转型成为一家“综合商社”。
受人民币升值和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2008年国内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受到抑制,销售量大幅萎缩,据统计,中国服装出口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增速仅2.41%,同比大幅下滑了18.26%。扣除人民币升值的因素,整个行业出口应是负增长。
郑永刚表示,杉杉集团2008年营业额达118亿元,与2007年的112亿元营业额相比增长5.3%,考虑到金融危机对整个服装产业的冲击,杉杉集团能保持稳定已经不易。
但增长放缓已让郑永刚明显地感受到了企业发展的“天花板”,他表示,118亿元的数字已经是企业用尽浑身解数获得的成绩,“也许10年后杉杉集团的营业额还是118亿元,甚至更少”,而郑永刚此前为杉杉定下的目标是,到2010年营业额达到200亿元,到2018年,企业资产规模达到千亿元。
“再优秀的老板也有知识结构老化的时候,依靠我一个人来解决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来冲破这个看不见的‘天花板’已经不行了”。郑永刚说,如果把企业比作一个孩子,他只是个“高中老师”,现在孩子大了需要请“大学教授”。
另外,杉杉集团目前控股两家上市公司,一是杉杉股份[13.88-3.00%](600884.SH),一是中科英华[7.150.42%](600110.SH),为了淡化家族企业的色彩,郑永刚都不担任董事长,但让郑永刚担心的是“家长制”并未因此而淡化,两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在决策上还是要请示郑永刚才能拍板,下面的人还是习惯看老板脸色行事。
正是这种预见性和压力让郑永刚和董事会做出了决定,出让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完善公司管理架构,“借船出海”实施海外扩张计划。
经过近1年的谈判,最终杉杉集团选择向伊藤忠出让28%的股权,伊藤忠在此项收购上投入100亿日元(约合7.46亿元人民币)。
郑永刚称,杉杉集团和伊藤忠自上世纪90年代初起就开始在服装领域合作,并成立过合资公司,目前杉杉集团仍为伊藤忠旗下多个服装品牌做代工。杉杉集团未来的战略定位也是综合商社型企业,和伊藤忠合作,就是看中了其严密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