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尔卡丹再掀竞购风潮 "烫手山芋"能否创造价值
生意社7月4日讯 近日掀起的皮尔·卡丹竞购风潮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6月29日,法国皮尔·卡丹公司宣布,将旗下在华成衣和衣饰业务卖给两家中国公司,总价2亿欧元。
著名品牌营销专家于清教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皮尔·卡丹本来就在中国贴牌生产,这个时候处置并不具备竞争力的资产,目的很明确——套现保命。
据法新社消息称,法国时尚巨头、87岁的皮尔·卡丹周一表示,在过去两个月内,皮尔·卡丹公司一直在就出售32种产品授权与中国公司谈判,他指出很快就将签署出售合同。皮尔·卡丹发言人称,这两家中国公司分别是广州健升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健升)和卡丹路公司。
“人家卖了设备、生产线已经赚取了应赚的利润。”于清教并不看好这起收购,“中国企业尚不具备打造世界级品牌的实力和能力”。
记者在腾讯财经的一项在线调查中看到,超过五成的网友对这一并购前景表示乐观。《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北京王府井、西单等地随机采访了部分消费者,不少人还是认为,不能盲目收购,而是应该自己创品牌。也有不少消费者表示自己会根据实际需要和产品品质去选择。
同为奢侈品牌经营者的RIMOWA中国区总代理郭光硕先生认为,皮尔·卡丹此举是不得已而为之,从目前皮尔·卡丹的状况看,投入2亿欧元也难以挽回中国市场,如此套现2亿欧元不失为明智的抉择。
著名经济学博士、资深并购专家马光远也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泊来的品牌不见得就是“金元宝”,对于这些民营企业,自己本身的管理水平就不高,而且不想自己去创品牌,想要拿来别人的品牌直接用,这样能不能融入到这个品牌内,还是最后落个不伦不类。
“不具备持续价值,或者说价值不大。”于清教断言。业内专家均认为,中国企业在做出竞购国际知名品牌的决定时,首先要对所要购买的品牌以及自身的市场价值、人才及技术实力、研发资源、双方之间的融合度等做一个全面系统、合理的评估与审核。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对媒体表示,对于中国的纺织行业来说,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境遇不够乐观的根源,还是在于缺少品牌,现在最急迫的并不是去收购国际品牌,而是要树立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