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原料储备 促进丝绸业健康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茧丝绸产业链上农、工、贸利益分割,行业难以抵御潜在的市场风险。当价格暴跌时,农民弃管弃养,甚至大面积砍桑,对产业发展造成破坏性影响。因此,国家及时收储厂丝对稳定市场和行业具有重要意义。原料收储可通过收储杠杆调整行业各环节的利益分配,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既可调控生产供应量,又可有效调控市场需求,从而达到宏观调控和需求平衡的目的。
近几年,国家实施厂丝储备,通过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调控茧丝价格,在不同时期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效果。有关专家比喻道,厂丝储备事实上是为过量生产的厂丝提供了一个“蓄水池”。从目前看,要使国内外丝绸需求大幅度增加,还需要时间和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发挥“蓄水池”的作用可有效稳定茧农养蚕的积极性,稳定原料来源。同时,厂丝储备的“蓄水池”犹如水库,需要考虑蓄水和泄洪流量的关系,否则对下游可能带来风险,因此库容量的大小应合理地控制。
储备厂丝需要大量资金和费用,要求较高的仓储条件,完全靠国家收储就相当于生产、流通等各环节的负担都由国家承担。针对这一状况,今年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通过增加中央储备或其他办法,加大厂丝的收购力度。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贺燕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这里所说的其他办法,包括在必要的时候由骨干企业参与收储,以利用企业库容,稳定市场价格和信心,这将有效解决农民卖茧难的问题。同时,由国家支持企业在价格较低时收购原料,有助于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在市场复苏时原料可适时转化为商品,银行贷款也能得到及时回收,国家仅提供贴息,成本有限,也不用考虑国储出库问题。同时,这些措施还可稳定缫丝企业职工就业,防止大面积砍桑毁桑,从而保持纺织原料供应的稳定。
建议绢丝纳入国家储备
最近,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一份关于将绢纺原料纳入国家储备的建议引起业界广泛关注。赵林中建议的理由是,绢纺产品在整个丝绸中占有15%~20%的产量,而绢纺原料是对缫丝后的疵茧及缫丝、丝织产品的废丝(长吐、汰头、茧衣、毛丝)进行再加工,使蚕茧物尽其用,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绢纺作为丝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料安全同样十分重要。
据了解,世界上绢纺生产主要集中在我国,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全国的绢纺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四川、山东、辽宁等省,形成了绢纺生产、染整、服装加工、贸易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目前,全国绢纺规模已达60多万锭绢纺锭,年产各类绢丝3万吨左右。绢丝的销售80%依赖出口,20%内销。
当前,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影响,绢纺企业销售不畅,产品库存增加,造成资金周转困难,许多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停工停产的危险。据相关部门统计,今年1~4月份绢纺行业陷入亏损。
为了帮助绢纺行业克服困难,使包括绢纺在内的丝绸产业链得到整体保护,赵林中建议国家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扩大国家收储范围,将绢丝纳入国家收储范围,出台相应的收储办法。赵林中谈道,为了扶持丝绸、蚕桑传统产业,2001年我国出台了《厂丝储备管理暂行办法》及《储备厂丝收储资金管理办法》。然而,作为丝绸原料的一部分,绢丝尚未被纳入国家收储范围,这种有缺陷的保护难以从整体上促进丝绸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难以从根本上保护蚕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