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原料储备 促进丝绸业健康发展
生意社7月8日讯 今年以来,国家一系列宏观政策措施的出台,让业界注意到了一个热点——丝绸原料的收储。
4月,国务院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作为规划实施的重要政策措施和保障条件,国家将加大棉花、厂丝收购力度。为保护棉农、蚕农利益,通过增加中央储备或其他办法,加大棉花、厂丝收购力度。
5月,国务院在《关于当前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中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加工财税政策。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扶持政策,通过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贴息补助等方式,鼓励纺织加工骨干企业增加厂丝储备。据记者了解,目前,财政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这一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
6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向全国人大提出建议,将绢纺原料纳入国家收储范围……
丝绸原料的储备问题受到国家和行业如此广泛重视,史无前例。
茧丝行情仍未明显好转
去年以来,国内茧丝绸行业形势急剧下滑,蚕茧收购价格从2007年秋季的1600元/担,跌至2008年秋季最低的450元/担;厂丝价格从2007年最高36万元/吨,跌至2008年最低价13.6万元/吨,为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缫丝企业亏损面高达70%以上,部分企业关停,个别农村地区出现砍桑毁桑现象,行业发展的基础受到直接影响。
丝绸属于外向型产业,产业链较长,涉及农、工、贸三方利益。茧丝价格的正常波动,能活跃市场,增强资源流动性,扩大消费。但是,如果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并在短期内剧烈震荡,必然使丝绸消费受到抑制,而且影响产业协调发展。这一点在过去几年茧丝价格的暴涨暴跌中已得到验证。价格的剧烈波动造成了丝绸上下游产品价格的倒挂,加上成本大幅度上升,使生产加工环节利润急剧下降,以致出现亏损。因此,业内人士将茧丝价格喻为丝绸行业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丝绸产业安全以及产业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今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国内茧丝行情也受到很大影响。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7月1日的数据显示,国内茧丝价格继续在调整中震荡走低。由于干茧和厂丝存在联动性,两个品种均呈现震荡走低、成交缩量的特征。广西、广东、四川、浙江、江苏等地干茧报价分别在5.4万元/吨~6.1万元/吨区间徘徊,厂丝价格则在18.7万元/吨~20万元/吨的区间震荡。
当前,外销市场形势依然严峻,厂丝需求没有明显改观,价格上涨乏力。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延续,厂丝价格的持续走低势必影响到茧农养蚕的积极性和丝绸产业今后的平稳发展。
多项措施加强原料储备
尽管丝绸业有其种种特殊性,但在商品经济的社会里,它们最终要受制于一般经济规律的作用。“我国市场经济在较长的转轨过程中,丝绸业运行中的种种问题显示了市场机制自发调节的不健全,从而导致商品价格非理性上涨或下跌,国家实施厂丝收储以及鼓励骨干企业储备厂丝等宏观调控措施正是为了弥补市场机制的这一缺陷。”我国丝绸界专家陈亦庆这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