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需求支撑棉价稳步上涨
有效供应偏紧,纺企刚性需求支撑棉价
生意社7月14日讯 上周五,郑棉9月合约收盘报13575元/吨,较前周上涨235元/吨,涨幅为1.8%;1月合约上涨185元/吨,涨幅为1.4%。整体来看,郑棉期市近强远弱格局明显,笔者发现导致这一市场格局的核心因素是纺织企业刚性需求所致,同时短期内国内棉市有效供应偏紧也促使这一市场格局形成。据了解,当前国内流通企业库存棉花已所剩不多,短期的供应只能依赖国储棉抛储。
一般情况下,纺织行业需要大量的熟练技工,一旦停产必然造成技工的流失,这会给将来的生产恢复带来严重的影响,而且企业还要维持对下游客户的正常供应。因此,纺织企业宁可亏损也要维持正常的生产秩序,这样,就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刚性需求。本年度国家陆续收储棉花约278万吨,加上正常的纺企用棉,市场的流通环节几乎无棉花可供。另据了解,今年1-5月份我国已经进口棉花59.69万吨,本年度共发放棉花进口配额89.4万吨,剩余进口配额不足30万吨。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情况,纺企只能从国家抛储这一渠道上采购纺织原料。
综合分析,国家抛储的方式客观上造成了棉价的走高。目前,国内纺织企业普遍资金紧张、原料库存不足,但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在国家抛储时,用棉企业仍对某些存储的棉花进行采购,这样就出现了部分棉花的竞价显得异常激烈。另外,抛储实行按捆竞拍,中小纺织企业资金紧张,只能购买小捆的棉花,这样加剧了数量较小的棉花竞价过高。
纺织市场形势不容乐观,出口形势依然严峻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国内纱产量为204.7万吨,较4月增长4.8%,远远低于正常年景两位数的增长幅度。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123.06亿美元,较上个月减少1.87亿美元,环比下降1.5%,同比下降14.75%;今年1-5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558.52亿美元,同比下降11.04%,其中纺织品出口220.29亿美元,同比下降15.5%。从纺织市场的现状来看,纺织企业生产形势不好,加上传统纺织淡季即将到来,出口形势严峻,国内需求的萎缩,这必然会导致后期新棉上市后,当前高企的棉价将有可能出现调整。
客观原因造成郑棉仓单量偏少
由于国家持续收储高等级棉花,加上现货市场价格一直低于国家收储价,期货市场价格也一直低迷,造成现货市场的可供高等级棉花大部分流入到了国库,并令今年郑棉仓单量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此外,国家出台文件禁止国储棉花重新流入期货市场,也给仓单的形成设置了障碍。截至上周五,郑棉仓单量仅为460张(9200吨),而去年同期为5511张(110220吨),今年的仓单量仅为去年的十二分之一。
截至目前,9月合约单边持仓折合棉花数量为63690吨,合3184.5张,是现有仓单量的6.9倍。7月14日,7月合约将退出市场,届时,9月合约将成为最近交割月合约,这么大的交割月合约持仓水平,同比仓单量的不足必然给会令9月合约期价在后期出现较大波动。
长期来看,供需格局仍然主导市场
笔者认为,中长期来看,在新棉上市以后,国内棉市供应紧张的格局将会发生改变,届时,正常的供需形势将重新主导棉价。而从全球棉市来看,供需关系仍偏紧。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新年度全球棉花产量为2306.9万吨,消费量为2452万吨,产不足需145.1万吨。
国内棉价过高,纺企生产形势严峻,国家政策仍主导棉价走势
目前,纺织企业生产形势严峻。据了解,国家正在研究增发30万-50万吨进口配额,若国家适时增发进口配额来解决国内的供应不足问题,那么短期的紧张形势或许会有稍许缓解。截至周五,国家已累计抛储748958吨,当前国家仍掌握有330万吨储备棉,可以满足国内4个月的棉花用量。
棉价上涨给流通企业提供了较好的出货机会
目前,国内棉价的上涨更多是短期市场形势造成的,持续性不强,这给存棉的流通企业提供了较好的销售机会,建议流通企业抓住有利时机,尽快销售手中存棉。而对于有期货仓单操作经验的棉花加工企业而言,也许研究新年度如何提前进行卖出保值操作是不错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