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元衬衫生产成本29.5元 凡客诚品“钱”途在哪?
凡客回应
生产成本被低估运营成本受高估
根据VANCL曾公开指出的“90万的广告带来500万的销售量”来看,VANCL的广告支出比例在20%左右,但知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其广告支出比例至少在30%左右。
曾有营销机构的调查表明,PPG获取一个新客户的成本约200元以上,VANCL获取一个新客户的成本仅为25元,这个费用包括了广告投入和广告后营销费用,也就是说VANCL的广告后营销做得比PPG好很多。该项调查同时也指出,虽然VANCL获取潜在客户的成本低,但并不意味着潜在客户的价值高,如果有高人帮助VANCL改善”广告后营销”,VANCL还可以保持行业内的领先直至盈利,否则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另外的公司取代VANCL的位置,这个公司核心竞争优势就是“广告后营销”的能力。
“VANCL广告吸引的通常是一次性消费的客户,回头客很少。”曾经在VANCL工作过的内部人士表示。
VANCL创始人、CEO陈年在回应外界关于成本的猜测时表示,“VANCL的产品比传闻中的生产成本要高出很多,而运营成本并没有外界所说的那么高。”但陈年也承认某些产品确实在“赔本赚吆喝”。
前景预测
VANCL是否会成为PPG第二
根据公开报道显示,VANCL目前已经过三轮融资,来自启明创投领衔投资,IDG、联创策源、软银赛富等企业跟投,前后总共投入超过4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资金。值得一提的是,曾经获得8000万美元风投的PPG烧钱不到一年就开始走下坡路,那么VANCL的4000万美元能维持多久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VANCL此前曾高调宣布,已实现每天约2万件衬衫的销售量,并超越包括PPG、Bono在内的主要竞争对手。但销售量并未带来利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VANCL至今尚未整体盈利。而究竟要在多久之后才能实现盈亏平衡,VANCL也未给予媒体具体答复。
“最终得看VANCL会成为一家服装公司,还是一家销售型的轻公司。如果是后者,VANCL很有可能重走PPG的老路,成为一家快速崛起和快速消失的公司。”有分析指出,如果想要成为一家有强烈互联网概念的服装公司,那么就应该在服装产品本身上有足够的投入,比如面料,设计等;而如果只是做一家轻公司,那么很有可能还是以上市套现为目的,这样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PPG。
同步播报
卓越、当当再度血战
卓越网、当当网也没能缺席这个夏天的价格战。
本月初,卓越网挑起“畅销榜图书全部半价抢购”的大旗,接着当当祭出了“百种畅销书4.9折”的法宝,两家最大的网上图书销售企业硝烟再起。
低价逐渐演变成“烧钱”游戏。此前已经有人计算此项促销活动将给当当网带来每天近15万元的损失:当当的日销图书高峰时期大约18万册,如果当前按12万册计算,其中热销榜前100名,加上半价促销的拉动,估计占全部销售量的60%,也就是大概约7.2册图书。如果进价是6折而销售按照5折,将承受1折以上的亏损。以平均书价20元每本算,每本赔2元。一天净亏就是14.4万元。按以上计算,这个活动如果持续暑期的两个月,将给当当带来近千万元的损失,而它的竞争对手也将承受类似的损失。
事实上,这并不是当当网、卓越网的第一次正面交锋。2008年10月20日,当当网就曾正式启动全场免运费活动,而卓越从2007年开始就开始“全场免运费”。
在大规模烧钱的时候,B2C们又把成本节约做到了极致。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当当网总裁李国庆曾表示,舍不得给顾客默认开一张发票,因为如果默认给发票的话,算上写发票的人工费,或者机打发票的成本以及物流费用,当当发现每年要多花近40万元。在低价与控制成本间,当当网发展10年,未曾真正盈利。
新闻链接
B2C成本之惑
2007年,PPG携千万元风投横空出世,从此B2C行业就不乏新闻。PPG在半年时间投放了上亿元的广告之后,马上陷入资金链断裂、创始人潜逃的丑闻之中,而追随PPG而起的四五十家服装直销企业瞬间倒闭半数以上。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中国最早的B2C网站8848已经完全销声匿迹,当当和卓越两大老牌企业在经营了10年之后,仍然在亏损线上挣扎。
“经过长时间的检验后,我们发现了B2C行业的严重弊端——营销成本高昂,重复购买率低。”曾准备以千万元投资该领域的一投资公司主管近日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行业的普遍利润率不到10%,平台开发成本占30%,物流成本占据10%,“价格战两三个月来一场,几乎都在赔本赚吆喝。”上述人士指出。
在头脑发热之后,曾经异常“宠幸”B2C企业的风投们开始变得冷静。一个明显的迹象是,风投对互联网行业的投资与2007、2008年相比有明显的减缓,针对B2C电子商务行业也是一样。
“每年B2C都要出几匹黑马,不按常理出牌,以低价杀入搅局,在短时间内声名鹊起销量猛涨,各领风骚一两年的情况非常普遍。但是时间稍微拉长一点,黑马大都变成了昙花一现的明日黄花。”职业电子商务人刘爽撰文指出,现在已经不是前几年光凭低价的口碑传播就可以迅速做大做强的时代,以前走这个路线成功的案例,有参考性但没有可复制性。
刘爽认为,由于国内B2C本身的无序价格战和非利润导向,以及零售业渠道混乱不规范等原因,导致中国B2C的利润率相当低。同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中国B2C的成本又很高,尤其是运营成本,配送成本和推广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