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继宝:危机过后的飞跃
感谢危机
邱继宝还在继续“飞一样的工作安排”。接受记者采访之前的72个小时里,他已经在新加坡、雅加达、胡志明、上海、广州转了一个圈,一回到台州的办公室,他就急于换上拖鞋,因为“脚肿得厉害”。
他的家,一直就安在飞跃集团的办公楼里。也许从一开始,他就认定这里是他的家。
晚上外出,邱继宝健步如飞地跃上那辆奥迪A8,亲自驾车。忙得要跟时间赛跑的邱继宝,竟然喜欢看一档中央电视台并不十分知名的专题节目。“那节目常讲一些普通人的人生故事,”他说,“例如一个人怎样由富变穷、由穷变富”。
作为企业家,邱继宝的故事充满了传奇。有人评论,他具备一个创业剧本的多种元素,他人生的每一幕,都足够让人回味。
在去年遭遇最大的低谷后,邱继宝的梦想并没有止步——让飞跃成为销量最大、网络最全的世界缝制设备行业的领跑者。这样的理想没有改变,但是他现在说,“步子不能一下迈得那么猛”。
记者曾经多次采访邱继宝,但这一次面对我们,他比以前冷静多了。确实,这场危机让他思考了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
中国加入WTO之后,飞跃集团抓住了国际缝制设备制造业转移的时机,迅速扩张,发展壮大。在这次危机中,他首先想明白的就是飞跃集团必须紧密结合高新技术,进行转型和升级。所以,当重组事宜尘埃落定,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奔忙。因为邱继宝知道,等待没有希望,如果他习惯于等待,那他现在大概还在东北修鞋呢。
另一个变化,就是这位曾经以出口为主业的企业家,开始从事进口的业务了。飞跃集团展示厅那面国旗天花板曾经是邱继宝的梦想,他希望把缝纫机卖到这个地球上所有的国家。每当发现一个新的市场,即便只有5000美元的生意,他也要尝试着去做。现在,邱继宝的想法变了,他开始琢磨怎么把好东西引到中国来。
对于惯常以“世界工厂”的角色融入国际分工的中国企业来说,这样的转变很有意思。不再一味地追求“很好很强大”,邱继宝说,他要“感谢这场危机”。
转型升级,集体生存命题
这一年,浙江民企从未经历过如此的凶险境地。
在金融危机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飞跃集团”、“华联三鑫”等一批“明星”浙企,因为资金链告急陷入困境。
而随着金融危机逐步影响到实体经济,世界经济进入到下行周期。国内企业如何做好应对准备,趋利避害,通过各种手段平稳度过危机,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课题。
根据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的《全省民企生存状况及发展态势报告》,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体的浙江民营经济在2008年受到严重冲击,全年有22000多家民营企业注销,“死亡”数创下6年来最高。
专家认为,危机引发的负面影响还将持续,短期内中小企业很难摆脱订单下滑、歇业、停产甚至倒闭的窘境。危机进一步暴露出我国中小企业在企业管理、业务流程、预警机制等方面的诸多硬伤,成为关乎企业存亡的关键性问题。
呼救声更多来自那些长期依靠低廉土地、人力、资本和资源的加工制造型中小企业。所谓因势利导,化不利为有利,就是在通胀趋势环境中,以要素价格改革为契机,用最大限度的市场化手段让制造型中小企业放弃旧有生存模式,实现中国制造升级的问题。
而大型民企的转型升级,更是一个综合性课题。
在企业积极自救的同时,我省各级政府、金融机构也及时“出手”,帮助困难企业稳定生产、重组改造。如今,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结束,浙江企业迎难而上的努力还在继续。但与去年下半年相比,浙江企业尤其是困难企业的处境已经得到了一定改善,“飞跃”等重组企业,也正在逐步走上发展的良性轨道。
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金融危机的生死考验,带来的更多是反思:怎样才能在危机中生存下来,成为令人艳羡的“常青树”?这是当下邱继宝和“飞跃集团”正在思索和探索的命题,也是浙江企业面临的“集体作业”。(刘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