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棉争地现象趋于缓和
生意社7月30日讯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粮食和棉花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用不到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我国创造的一项伟大奇迹。作为棉花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的棉花产业关系着6000万农村劳动力、2000多万纺织工人的就业和1亿多农村人口的生计。近几年粮食供求关系趋紧,粮食生产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我国耕地资源有限,棉花和粮食在土地资源配置上存在着一些竞争关系,在粮食安全备受关注的背景下,棉花生产是否挤占了粮食生产空间?本文通过对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来重新审视粮棉争地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粮棉争地问题的由来
粮食和棉花是我国重要的大宗农产品,同时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发展,粮食、棉花等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至2007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5.84亿亩,比1978年减少了12.4%,但粮食产量同比增长了64.6%,达到50160.3万吨,而同期全国棉花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增长了21.8%和251.8%,我国粮棉油供给充足。为保障粮食安全,我国粮食自给率达到95%以上,而尽管棉花产量大幅增加,但仍需要进口约40%的原棉,棉花自给率在60%左右,所以,国内棉花生产存在较大的供给压力。另一方面,棉花种植亩均纯收益一直高于粮食(水稻、小麦、玉米),所以,棉花行情好时容易盲目扩大种植规模,对于粮食生产来说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在北方地区,一年只种一季作物,棉花与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农业部就曾提出要统筹解决好粮棉争地问题,一是要引导资源优势区农民扩大粮食生产,二是不宜盲目扩大棉花生产,稳定棉花生产面积,提高棉花品质。棉花科研领域则倡导“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棉花科技发展思路,特别是重点开发麦后移栽技术、沿海滩涂开发技术等。
从全国宏观数据看粮棉争地关系
粮食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减少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有关从总量变化看,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与耕地面积减少以及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有直接关系。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耕地面积本身在不断缩小,2007年耕地面积比1996年减少了12456万亩,减少了8.68%,与此同时,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10364万亩,棉花种植面积增加了1806万亩,除棉花、油料外的其它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了12669万亩。
粮食播种面积和棉花播种面积变化没有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农作物种植面积呈稳定增长趋势,2007年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为23.02亿亩,比1985年增长6.83%;同期,棉花种植面积呈现波动发展趋势,2007年棉花种植面积为8889.3万亩,比1985年上涨了15%。比较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粮食种植面积和棉花种植面积,三者发展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全国农作物面积总体呈平稳增长趋势,粮食种植面积呈缓慢下降趋势,棉花则处于大起大落的波动之中。比较期间棉花和粮食发展变化,粮食三减一增,棉花两减两增,其中1995年和2000年两年棉花和粮食种植面积呈同步下降趋势,可以说粮食和棉花播种面积变化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
粮食、棉花占全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例均呈下降趋势从各作物占全国总播种面积比例看,粮食和棉花占整个农作物面积比例均呈现下降趋势,粮食从上世纪80年代的76%左右,下降至最近几年的67%上下,20余年下降8—9个百分点;棉花种植面积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比例也出现微弱下调,从上世纪80年代的3.5%左右,微弱下调至最近几年棉花占总作物面积的3.4%上下。粮食和棉花面积在20余年种植面积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比例变化趋势显示,在粮食占农作物总面积大幅下调的同时,棉花面积占农作物总面积也同样下调。在大宗农产品中,除了粮食和棉花以外,还应该关注油料、蔬菜和林果等发展。据统计分析在最近20年中,油料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面积的比例一直保持在8%至9%之间,表现稳定。而蔬菜和林果的发展变化惊人,20余年间增长了8.9倍。可见,粮食播种面积变化与棉花面积调整关系不大,而与其他经济作物间存在较强互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