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原料问题不同层次的求解
再生纤维素纤维:攻克环保瓶颈和指望新技术诞生
再生纤维素纤维被许多纺织界内人士看好,并认为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纺织原料。
大家看好这种原料的理由,主要是它取材于生物资源而非石油资源。但是目前占世界产量90%以上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生产,却因为环保的因素受到了发达国家的抵制,在我国的发展也受到极大的制约。
英国企业花了十年功夫和十亿美元研制的溶剂法生产再生纤维素纤维,因为投资巨大、成本过高,其产业化的道路一直崎岖坎坷,用它来取代传统工艺的种种设想和计划,至今还没有看到光明的前景。在经济危机中,产品的成本和价格是决定其生存的重要依据。如此看来,天丝纤维至少在世界经济处于低谷的这段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作为。
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出路在哪里?有业内专家大胆预言,经济危机是推动新技术研究最好的催化剂。我们盼望新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制造工艺的诞生。专家指出,所谓新技术的诞生,有可能是类似溶剂法那样改变整个工艺流程的技术,也有可能是在现有基础上对传统工艺的局部更新,例如化学助剂和催化剂的改进和替代,某些关键工艺设备的改进更新等等,这些技术能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再生纤维素纤维的质量。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都应该把它看作是新技术的诞生。
扩展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原料构成,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国科技人员利用生长速度较快的竹子作为粘胶纤维的生产原料,对推进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开拓作用。
另外,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工艺流程较长、效率较低,以及生产成本偏高都是“传统”的老大难问题,在这些方面的任何有效突破都能给整个行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
天然纤维:降低制备成本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对于我们非常熟悉的天然纤维来说,降低生产成本是扩大需求量的前提条件。客观地说,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量产的、物美价廉的化学纤维还是支撑纺织工业向前发展的基础,天然纤维占纺织原材料的比例还会逐年下降。但是,由于天然纤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物资源,从长远看,加强对天然纤维的开发利用是谋求纺织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2009中国纤维年论坛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对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汉麻技术研究中心汉麻的综合利用十分感兴趣。杜钰洲认为,对天然纤维农作物的综合利用是降低纤维成本的有效途径。通过对麻作物的叶子、杆芯、根茎、果实的综合利用,在有效降低韧皮纤维成本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针对汉麻、亚麻、苎麻、黄麻等麻类纤维在进入纺织厂之前加工成本较高的问题,杜钰洲认为,麻类纤维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充分利用其特点开发高端纺织产品,是麻类纤维今后发展的方向。杜钰洲建议总后勤部科研部门在汉麻产业化的过程中,进行系统分析工作,在发挥产业链集成优势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中国工程院院士季国标表示,从事纺织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应该有更为宽广的视野和思路,纺织发展必须和农业发展联系起来,只有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才能为纺织工业提供更为丰富、品质更高的天然纤维原材料。
一些中国工程院院士对目前我国纺织企业普遍存在的对天然纤维的粗放利用感到忧虑,院士们指出,对天然纤维,特别是对我国拥有资源优势的天然纤维,例如苎麻、汉麻、羊绒、桑蚕丝等等,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和加快纺织工艺技术突破、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企业的赢利能力、增强中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院士们还对寻找和开发新的纤维资源提出了建议,他们认为应该加快对竹纤维、木棉纤维、剑麻类纤维、以及其他速生纤维素植物的开发利用,这将有助于拓展纺织原料的来源,缓解制约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