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原料问题不同层次的求解
生意社8月5日讯 原油价格的不确定性,对化纤无疑是一场行业的灾难;再生纤维素纤维被认为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纺织原料,却因为环保及效率的原因受到制约;天然纤维降低生产成本成为扩大需求的前提条件……
纺织原料的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今后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纺织工业能否健康、平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虽说“高效利用”和“持续发展”是贯穿纺织原料开发利用过程的总原则,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左右纺织面料原料构成的合成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和天然纤维的开发和利用,却各自有着不同的制约因素,因此也就具有不尽相同的发展战略和关注重点。
合成纤维:原料价格波动和品种决定利润
对于高度依赖石油资源的合成纤维工业来说,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无疑是一场行业的灾难。
说到石油价格,我们不得不提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这一轮石油价格的上涨,并不是因为需求的拉动,而是因为以美元为代表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价值下移。各国政府为了提高流动性而增加货币的供应量,结果导致了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新一轮的扶摇直上。所以,尽管工业对石油的需求量在缩小,而价格却在上升。
国际资本追逐利润的本质使得各国政府投放的货币不愿进入赢利空间较小的实体工业,而是转向风险较大但赢利空间也较大的虚拟经济领域。这种情况给我们实体经济的企业家们提供了一个两难的前景:下游需求的紧缩和上游供应价格的上涨,企业将面临进行新一轮生死考验。然而,正如经济学家所预测的,当全球经济不可避免地进入滞涨阶段后,虚高的大宗商品(能源、原材料)价格将成为压垮全球过剩的加工能力这头庞大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当生产能力以破产倒闭的惨烈形式大量被淘汰时,虚高的大宗商品价格市场也会因为需求的急剧萎缩而崩盘,这样,世界经济复苏的曙光才会悄然来临。
面对严峻的前景,我们该怎样尽可能地保有年产二千多万吨的化纤生产能力?除了淘汰上世纪投产的约四五百万吨落后的生产能力之外,剩下超过二千万吨的先进设备也面临着生死考验。
处于石化产业链末端和纺织产业链前端的化纤工业,承担着资源型物资价格趋高的冲击,原料价格波动是行业面临的最大威胁。
化纤企业对应原料价格波动的办法,就是调整产品结构,研制、开发产品来渡过难关。
在产品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到国际竞争对手的反应。以往的案例证明,一旦我们自主研发出某一类国内急需的化纤品种,该品种的国际市场价格就会应声而落。杜邦公司的莱卡在刚刚进入中国时,每吨价格曾经高达近百万元,而现在仅仅是八万元人民币左右。同样的,对于我国已经能够自行生产的芳纶1313,其价格已经跌至三年前的三分之一,而对于我国目前还不能生产的芳纶1414,不仅价格坚挺,还略有回升。
国内化纤企业的最大优势是全球最大的需求市场就在自己的身边。因此,对化纤企业来说,扩大内需绝对不是一句空话,是渡过目前难关的唯一选择,而调整产品结构又是扩大内需的唯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