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凯:两大增长引擎拓宽行业上行空间
生意社8月5日讯 有别于2008年末“中国纺织企业经营管理者问卷调查”首次公开时的试探性态度,当它在2009年7月16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召开的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上再度呈现时,一份数据翔实且经过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系统论证的《企业经营者跟踪调查报告》业已装帧成册,伴随调查结果的公布在会场内传阅。
记者依稀记得,上回拿到调查报告,距离当期分析会结束整整滞后了一个季度。经过首次模式探索,在及时跟踪企业家反馈的基础上,这次问卷调查的成熟度有了质的飞跃。比之上期发出问卷近600份,在两个多月内获取113份有效问卷,此次发出的700余份问卷,几乎在一个月内即收回有效问卷173份,有效回收率达24.71%。
在积极探讨行业复苏进程,特别是振兴规划起步实施的关键时期,了解企业运行质量和发展环境的变化,对判断当下、指导后续工作意义重大。按照最初的设想,这份调查报告除了供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领导决策参考外,还将反馈给参与调查的所有企业,为经营者掌握行业发展新趋势、开展下阶段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借鉴。
因为所承载的使命,也因为问卷覆盖的企业数量始终未能达到理想中的200~300家,其汇总结果与宏观口径是否存在偏差,就成为该调查进行到第二轮的主要矛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企业家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认为,这项工作若要形成常态,取决于眼下对其突出优势和薄弱环节的深度剖析。
求真务实贯穿调查全程
深入潜伏打探行业真容
记者: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反映了运行企业的哪些主要特征?
王天凯:可以简要概括为:生产要素指标、整体经营状况回升,外销依然疲软;成本和价格间的矛盾较为突出;能源、原材料、资金、劳动力、就业等问题都在缓解,信心指数逐渐恢复;经营压力有所减轻,当前遇到的最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在出口需求不足。
记者:是否能够依据这些特征判断行业发展的真实状况?
王天凯:对企业微观运营环境的抽样调查,印证了宏观分析做出的“企稳回升”判断,应该说两种统计途径得出的总体思路是一致的。
但也应该看到任何一种调查方式都各有利弊,问卷调查固然因为企业分布的局限性造成对某些地区的真实状况辨别有误,但也因为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纵向布局,而显现出宏观统计不易看到的规律性特征和结构性变化。
记者:两种统计方式的互动格局,是否将形成今后行业经济运行分析的主要支架?
王天凯:现在看来这种必要性已经越来越突出。行业内的统计分析最终目的着眼于指导具体的生产经营环节,纯粹的数字解读若不结合实际案例,只能停留在表面。例如,单看规模以上企业今年1~5月的主营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可以提炼的信心依据微乎其微,虽然二季度环比增长,但总体仍然是恢复性的。但是,经过分地区、分行业、分所有制结构的细化分析后回头再看,未来行业增长的两大引擎就非常清晰地摆在面前。
从产品结构调整来看,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42%。其中,私人控股企业表现最为突出,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87%。这种所有制结构与占有较大比重的服装、家纺、产业用三个行业结合起来分析,其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0.8%、7.4%、5.8%;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6.6%、15.6%、16%。这足以说明,私人控股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十分显著,而作为最接近市场终端的部分,其运行质量和效益表现预示了产业链上游的全线拉动效应。
从区域结构调整来看,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以上的地区包括重庆、四川、江西、湖北、安徽、贵州、湖南、青海、山东等;利润增长排在前列的也大多集中在这些省份,可见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进程中,中西部地区已经成为拉动行业整体上行的主要牵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