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饰纺织品:让乐观更理性
生意社8月7日讯 上班族张闯刚在北京郊区安了家,为了去市区上班方便,他决定买辆价格不贵的两厢小轿车。他发现,即使是10万元以下的车,也有整套真皮座椅的配置。不过,这并未成为吸引他购买的因素。“以前,真皮座椅似乎是一种高档的象征,但现在,多高档的住宅,摆上一款漂亮舒适的布艺沙发,也不显得低档。”在张闯看来,他更注重汽车内饰的安全和环保性能,“如果能漂亮一点儿,就更好了。”
“以前中国消费者喜欢三厢的小轿车,现在两厢的越来越受宠。汽车内饰也一样,以前大家都喜欢真皮,现在可能纺织品的空间更大。”老邱是个老司机了,他跟记者说,与真皮内饰相比,他更喜欢高性能纺织品的内饰;“尤其是在夏天,真皮座椅并不舒服,除了气味之外,透气性也不好,还容易脏,不好打理。”
据记者了解,一些业内人士也印证了他俩的观点——随着消费者环保健康消费理念的深入,以及纺织品功能性的提高,汽车内饰纺织品的市场空间正在越来越广阔。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汽车内饰纺织品销量每年以15%~20%的速度递增。
但在这种需求增速背后,国内的汽车内饰纺织品行业却有着喜忧参半的现状。
理性的乐观
据有关部门预测,已经在今年3月成为汽车生产消费第一大国的中国,明年的汽车保有量达将到3100万~3315万辆,所需要的汽车内饰材料可达26.73万吨。
利好因素还包括今年上半年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纺织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这两项刺激政策的出台,无疑将在供需两个层面上促进汽车内饰纺织品行业的整体提升。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理事长朱民儒认为,汽车用非织造布已占国内非织造布生产总量的两成。目前,汽车用纺织品的国内需求量大约在每年6250万平方米,而国内生产能力仅提供了需求量的50%左右。而汽车用地毯需求量为每年1200万平方米,国内产能只达到10%左右,远远满足不了汽车产业的需求。
据统计,由于国内市场缺口大,每年需要进口约40亿美元的汽车内饰纺织品。然而这一广阔的市场却并未能让国内该领域生产商的乐观情绪陷于盲目。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李静曾对此表示,目前国内汽车内饰面料的很多技术指标目前仍然不过关,特别是座椅面料主要靠进口。汽车是一种很复杂的产品,不同的汽车有不同的品质要求,由于目前我国的汽车技术以引进为主,自主品牌很少,引进的技术又都以成套为主,包括汽车内饰纺织品。这种技术需求的现状,客观上就限制了纺织企业对高档汽车内饰纺织品的开发能力。
此外,由于我国汽车用纺织品发展的历史较短,当前国内的汽车纺织品生产企业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以价格作为竞争优势的层面上,生产企业的主体仍然为中小企业,产品开发的自主开发能力普遍较弱;著名品牌数量过少;一些关键性化纤原料如改性丝、复合丝和染料助剂对进口的依赖性非常高。由于汽车内饰面料的个性化要求,对每种规格的原料需求量较小,批量小、难度大、成本高,这些都增加了面料开发难度。
对此,浙江宏达经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国甫认为,目前,由于不同汽车厂家的订货要求大都出自技术引进资料,纺织企业只能以“仿制”为主,新产品开发能力受到限制。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纺织企业必须加快技术创新,加强技术人才培养,走引进-消化-自主开发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