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锦达 产业用经编纺织品的开拓者
破局,从产品开始
随着企业的发展,叶雪康意识到,仅仅靠着几台老式经编机,已经根本无法编织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经编产品,市场的道路只会越走越窄。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的脑海中盘旋:他打算大手笔引进德国先进的经编设备。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国的经济发展迎来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二个春天。也正是这一年,叶雪康花1200万元从德国购买经编机,带头迈出了日后马桥走上“中国经编之都”道路的关键一步。已更名为“海宁锦达针织厂”的红旗经编针织厂利用这套天价新设备生产出新产品,上市后优势明显,很快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叶雪康带动了市场的红火,带来了锦达的成功,他像导火索一样点燃了马桥人的致富之梦,引爆了马桥人蠢蠢欲动的创业之心。似乎一夜之间,马桥突然冒出了许多家经编厂,“经编世界”的格局正是从这时开始形成。
而尝到技改投入甜头的叶雪康快马加鞭,1995年又率先引进了德国双轴向经编机,开始产业用经编产品的生产历程。
在国内广告市场刚刚兴起时,叶雪康就带领锦达员工开发了灯箱广告布骨架材料,这一国内首创的新材料为日后马桥占领全国灯箱广告布70%的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后,叶雪康又与天津工业大学(时称“天津纺织工学院”)开展科研合作,成功开发出经编土工材料系列产品,成为国内第一家开始生产这类产品的经编企业。
然而,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产品要得到市场的认可并不容易。经编土工材料是用于铁路、高速公路、堤坝等工程,起到地基加固、防止水土流失等作用的产品,作为国内首家生产企业,锦达能提供给采购商的就是自己的企业标准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使用案例,可是这难以说服用惯了传统材料的交通和建筑类专家。
好产品却得不到大家的认可,怎么办?叶雪康碰到了创业史上的又一个坎。既然经编土工材料在欧美发达国家发展应用成熟,既然单看图片案例无法得到认可,那么就请欧美的交通、建筑专家来讲讲使用心得,请欧美的材料专家来讲讲技术成熟度,现身说法才有影响力。叶雪康想到做到,他斥资几百万元,专门请了国外的专家,从北京一路巡讲南下到深圳,只为消除国内专家的使用疑虑。
就在这时,叶雪康得知一个消息:深圳市正在建设的滨海大道由于有7.6公里为填海而成,地面沉降严重,几次施工都不成功。“深圳是一个全新的城市,人们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也快,也许这正是经编土工材料大展身手的好机会”,叶雪康马上找到了滨海大道有关项目的负责人。这位负责人听了叶雪康的详细介绍,表示可以拍板使用这个产品,但是,有个条件——必须得白纸黑字地保证30年不出一点质量问题。叶雪康对这个产品再有把握不过,他对负责人说:“我保50年不出问题!”在叶雪康的努力下,经编土工材料经过重重阻碍,终于守得云开见天日。滨海大道建成后不仅成为深圳市的样板路,还获得了鲁班奖。
滨海大道成就了经编土工材料的市场认可,同时也成就了经编土工材料的专业认可。1998年,经编土工材料通过浙江省省级新产品鉴定;1999年,经编土工材料获得专利并成为国家级新产品。同时,经编土工材料还通过了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化项目验收,成为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浙江省名牌产品,并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
经编企业的“黄埔军校”
经编土工材料打开了市场的第一笔,此后,在浓墨重彩的市场画卷上,叶雪康挥洒得更加自如,跟进开发了汽车篷布、防水篷布等产业用经编产品。而此时,锦达也随着叶雪康的步伐催生出了更多的“小锦达”,让马桥的“经编世界”格局更加明朗。
这种对“小锦达”的孕育,有对外围人的影响,也有对锦达内部员工的影响。如今,放眼经编园区,海宁市超达经编有限责任公司、海宁经编园华纬纺织有限公司、海宁市天虹经编有限责任公司、海宁市创益经编有限公司、海宁市威灵顿新材料有限公司……这些企业的创始人,都曾经是锦达的一员。有人形象地把锦达比喻为“经编企业的黄埔军校”,而叶雪康就是校长。“对锦达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保证自身企业不断向前走。”正是叶雪康这样的气魄和胸怀,成就了锦达28年的辉煌历程,让锦达这家海宁经编产业的元老企业始终保持着业内龙头企业的重要地位,也成就了马桥经编产业的崛起,为数百经编小企业树立了典范。
“现在我们的装备先进起来了,甚至和欧美发达国家处于相同水平。但是,我们和他们的核心技术差距还很远。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始终向前,市场经济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今已是浙江锦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叶雪康历经28年风雨,仍丝毫不改年轻时的拼搏劲。锦达前几年投入近6000万元进行技改、研发生产的刀刮涂层织物再开历史先河,成为该产品的国家标准主导制订企业,近期标准即将发布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刀刮涂层织物这一产业用经编新产品,将为锦达带来又一轮蓬勃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