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鞋子的“非遗”商品梦
同样来自南通的蓝印花布技艺传承人吴元新也告诉记者,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他的手工蓝印花布就开始出口日韩,销量最好的时候,每天出货甚至可达几千米。然而2000年以后,外销反而渐渐停顿下来,这些蓝印花布慢慢转为内销,但市场始终不大。按照吴元新的看法,没有很好的商品形式,可能也是销路渐窄的主要原因之一。
设计困局
来自意大利米兰Elementi Moda公司的创意总监Ornella Bignami却毫不掩饰她对中国传统纺织技艺的欣赏,但她也承认,看到某些中国传统工艺制成的产品,还是“吓了一跳”。
Ornella Bignami是一位知名的织物设计师。她每年往来中国数次,除了定期向中国的企业发布世界织物流行趋势,也向诸多中国的纺织企业提供纺织制品咨询服务。
“产品必须是现代的。”Bignami解释说,仅就商品设计而言,中国的设计师还对世界了解太少。“如果你是一个从来没有到过国外的设计师,你肯定会被中国国内对于颜色的低品味影响。”
Bignami举例说,仅仅色彩,就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主题。
“你们传统的织物和设计有很好的元素,但必须要再精炼。我们喜欢更简洁、更精细、拥有更完备细节和精良做工的商品。”Bignami说,“要记住,推广拥有中国元素的商品,首先不能再做低端低质的产品了。”
但高端的产品也有高端的困扰。
南京云锦在元明清三代都是皇家贡品,南京云锦研究所有限公司的新品研发部主任张庆告诉记者,真正的云锦,只能通过手工完成,现代机器根本织不出来的。
但是,这拥有1500年历史手工技艺传承的工艺,做成床品售价高达100万一套。而从外观上看,深浅明黄色的搭配和皇家海云纹,让产品看上去更像龙袍,似乎难与目前流行的家装风格类似。
“也许真正好的中国式设计,必须是神似的,而非形似的。”吴海燕说。除了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的头衔,吴本人还成立了一个家纺品牌“东方国”,主推有中国设计元素的家纺产品。
“我们中国的禅意该如何表达呢?其实也许应该借鉴西方的色彩表达方式。禅意用黑白色来对比,用高级灰来表达,其实那种悠远的感觉就出来了。”吴海燕说。
商品化VS产业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对各国来说都是一个课题。但在杨兆华看来,纺织业非遗的传承,可以分两步走。
“第一步只能先商品化,因为有的非遗产品只能以艺术品的高端形态出现。”杨兆华说。他举例说,以南京云锦为例,高5.6米、宽1.4米、高4米,由两个人分坐上下同时操作方能完成的织机每天织出的商品不过寸许,这样精巧的产品可能永远无法进行大的工业生产。这样的类型只能做成高端的商品。
“而第二步,我们从非遗的作品中可以提炼具有中国元素的设计,把这些元素与工业化产品生产结合,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产业化。”杨兆华说。
虽然国内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商家还在努力寻求商品化的最佳途径,但外界环境似乎已经悄然为这个转型铺就道路。
根据家纺协会统计数据,2008年家纺行业产值达8800亿人民币。而2009年1-5月数据统计,纺织业内销比重已经上升至80.03%。
南通蓝印花布的吴元新向记者表示,他们已经和爱慕内衣有了合作,把蓝印花布的概念运用于内衣设计,推出传统风格的系列产品。
而来自澳大利亚Sheridan品牌的高端采购商Dimity Green则对本报记者表示,虽然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但市场无疑在进一步细分,只要设计得当,总能定位得到合适的细分市场。
对于出口企业来说,随着国外零售商的洗牌,要想拿到海外批量订单,自身的设计能力也很重要。一家为JCPENNEY供货的国内家纺大企业告诉本报记者,他们在美国已经成立了设计中心,从中国传统中获得设计灵感,无疑也是未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