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皮装业出路在哪?
生意社9月17日讯 9月2-4日,在上海举行的2009中国国际皮革展已经落下帷幕。据相关媒体报道,这届展会吸引了包括美国、澳洲、巴西、意大利、土耳其、法国、德国和印度等众多国际展团。同时,以往没有参展的国家和地区,如哥伦比亚、荷兰等国今年也首次组团参展。
国外展团强大的“中国攻势”,再次释放出一个信号:面对具有强大消费潜力的中国市场,世界上任何一种产业都将不会放过前来“抢滩”的机会。
眼见海外皮装的“渗透”,中国皮装业是否做好了准备?海外皮装涉水中国市场,到底带来了何种影响?按照中国皮装业的发展现状,它又能否足以产生抗体与之较量?
1叩
我们到底差在哪里
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皮革业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在依靠民间力量孕育并壮大的产业集群身后,我们看到的是其极具发展潜力的广阔市场。这种“诱惑”对国外同行来说,无疑是巨大的。
目前,我国虽是皮革产品包括皮衣、箱包等的生产大国,但并不是强国。像土耳其、意大利等制革强国,已经在中国皮革市场盘踞已久,他们以精湛的工艺和优良的质量抢占了中国大部分中高端产品市场;而诸如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后起之秀,也以低廉的价位优势在中国市场占得了一席之地。他们频繁地在中国参加各种皮革展会,借此增加对中国皮革市场的了解度,以寻求进一步发展机会。
对于海外皮装来中国掘金,中国皮革协会副理事长、海宁中国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有法表现乐观,他说:“现在,国外皮装纯粹单品进入中国的现象还比较少,大多是以品牌系列的形式进入中国。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这对我们皮革产业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国外皮装的品牌、品质对中国企业带来的是一个风向标的作用。”
在海宁丹巴拉皮草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封海明看来,国外皮装在中国寻发展,对于中国皮装市场的冲击“有一点,但并不大”。因为中国追求的是一种传统的市场和消费模式,而国外皮装大都还是走的高端甚至奢侈路线,这种路线现阶段在中国市场还无法大面积推开。
对此,海宁乐清皮革商会会长蒋益喜也表示赞同:“他们来中国,份额只能占很小一块。用金字塔做比喻,国外是塔尖。但关键的是,大量的消费还是在塔尖以下,中国的中低端消费量比较大,高端消费这块还是比较少。”
企业家们积极乐观的判断显然可以说明国外皮装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现状。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暂时看轻他们在中国的发展?
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对于整个中国皮革行业来讲,现在企业还是以贴牌加工为主,自主品牌很少。而对于有着“中国皮革之都”之称的海宁而言,其皮衣品牌相比国际仍然比较弱,其皮衣的附加值还未真正体现出来。
对此,任有法也坦诚地表示:“我们与国外皮装同行相比,质量差距不大,制革差距也不大,我们现在制革都是用跟他们同样的辅料,真正的差距还是在于品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国际大牌都在海宁做过加工。
“由海宁生产的皮衣挂上国外的品牌,单价就能飙升到1万多元,而我们自己的才能卖两三千元。其实二者的工艺是一模一样的。为什么?这就是品牌附加值的含金量。”任有法说道。
事实上,现在留给中国皮衣市场的发展时机也已经比较紧迫了。
虽然国外品牌把握的高端市场消费量目前还不够大,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和老百姓钱包的日益丰盈,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享受已经渐成趋势;同时,国外一些低端低价皮衣也在渗透中国市场,这对“金字塔底”的消费构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