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称继轮胎特保案之后美国再挑起贸易争端
“特保措施”比“反倾销”招数更损
中国启动“争端解决程序”,60天内可见分晓
中美轮胎特保案还是传来了坏消息。
生意社9月21日讯 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这是奥巴马政府对中国发起的首例特保调查的结果。
仅仅过了6天,中国出口美国的钢管再次成为两国贸易争端的一个焦点。有消息称,9月17日,美国钢铁公司向美国商务部提交申请,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某些钢管征收最高90%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这是继中国出口轮胎在美国被征收限制性关税之后,美国政府再次挑起了贸易争端。
美国,不好的先例
“此次轮胎特保案,是自中国加入WTO以来,美国对我国发起的第7起特保调查(前6起均被布什政府否决),同时也是案值最大、影响最大的一起。”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范仁德公开表示,由于美国对我国轮胎征收高关税,预计我国轮胎出口美国将减少50%以上,国内10万轮胎工人或将面临失业。
据了解,从今年9月26日起,美国将对中国输美的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征收为期3年的惩罚性关税,税率第一年为35%,第二年为30%,第三年为25%。
“美国的裁决,既不符合事实,又缺乏客观依据,既无助于解决美国轮胎产业面临的问题,又损害了代表美国轮胎产业生产、批发、零售、售后服务、翻新、回收等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更伤害了中、美两国正常的贸易关系。”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秘书长邓雅俐9月17日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中国输美轮胎产品根本不存在大量增加(2008年比上年仅增加2.2%,2009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还下降16%);后来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轮胎也根本不造成美国轮胎工人失业(美国因轮胎产业调整5年前就关闭部分工厂,继而造成部分工人失业)。
“美国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严重违背了世贸组织和美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因此是极其不公正、不公平的裁决。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及涉案企业表示强烈抗议。”邓雅俐说。
虽然特保案最终的关税加征幅度低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此前的建议(6月29日提出救济措施的初步建议,拟对中国轮胎产品连续3年分别加征55%、45%和35%的从价特别关税),但依然无法逃脱贸易保护主义的本质。
“轮胎特保案的关键不是在征税的高低。核心的问题是,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其做法有全球示范性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对世界其他国家起一个引导作用,采取的特保措施有着很明显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先例。以邻为壑,别的国家就会跟风。”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阿根廷,跟风凑“热闹”
张燕生的担忧成为了现实。
在中美经贸关系剑拔弩张、白热化之时,阿根廷也对部分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
记者从国家商务部网站获悉,阿根廷政府部门表示或将参照此前巴西与美国的做法,对原产于中国的汽车轮胎进行反倾销调查;不排除对中国生产的小汽车用轮胎征收反倾销税。与此同时,阿根廷生产部也于9月17日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离心泵、卷尺和注射器等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
这也就意味着,阿根廷对中国汽车轮胎的反倾销调查一旦成立,中国的汽车轮胎产品出口又面临新的障碍。一旦这一做法蔓延,中国轮胎出口南美洲的大门或将关闭。
“别的国家比如阿根廷对中国提出反倾销,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好在阿根廷提出的不是特保措施,而是反倾销。特保措施的特殊性,就在于一旦有一个国家启动了特保措施,其他国家基本上是可以自动适用的。这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跟美国交涉的力度,希望能说服美国取消特保措施,以免引起连锁反应。”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屠新泉副教授向《中国经济周刊》解释说。
反倾销是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
而“特保”是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和“特殊保障措施”的简称。
相对于反倾销,特保措施的杀伤力更强。
当前,许多西方国家针对中国往往采取最具威胁力的“特保条款”。如2005年9月23日,巴西政府公布了另外两部法令,对原产于中国的产品采取特别保障措施,从而暂时保护巴西国内工业。这两部法令一部针对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实施配额和附加税,另一部针对中国的其他特定产品。近年来,欧盟、美国等我国主要出口国还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势,即当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实施技术贸易壁垒和反倾销措施时,就会转求助于特保条款。
“反倾销调查是对企业是否存在违反公平竞争原则倾销行为进行调查,而特保措施是对在公平竞争条件下,进口剧增对进口国产生的严重损害行为的一个贸易救济措施。这个措施不但对中国是歧视性的,而且会产生贸易转移效应,形成对中国由特保措施所组成的贸易壁垒墙。这两者在性质上还是有差别的。”张燕生解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