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变局是表象 升级是本质
同样的,杉杉集团董事局主席郑永刚在解释为何“到郑州来”时,首先给出的理由就是———河南劳动力丰富,人力成本低。
法派集团董事长彭星表示:“西部地区纺织服装产业资源优势较强,发展潜力巨大。当前是法派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将产业基地转移到西部的四川,对于今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在更广泛领域的竞争力,实现更好发展有重要意义。”据介绍,该集团2007年投资25亿元在四川兴建了“中国西部服装产业园”。
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刘岳屏仔细分析过东南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成本差距:“普遍来说,广东服装业成本要比内地高出30%,‘广东制造’的优势在逐渐失去。”
沿海地区生产要素紧缺是导致产业梯度转移的主要原因,劳动力、土地、水、电供应不足等严重影响到了服装产业的生产进程,加上去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东南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企业成本压力愈发严重。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产业转移是很自然的态势。有效配置资源、开拓市场,将土地、资源、劳动力、运输等敏感成本的生产加工环节有选择地迁移到成本相对较低或靠近终端市场的地区,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过程。”商务部有关人士指出。
政策利好诱惑大
除了成本压力因素,政府“有形之手”的推动也加速了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步伐。产业承接地区提出的各种优惠政策对企业而言,无疑是个很大的诱惑。
对此,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兴群感受颇深。他介绍,近几年,很多泉州的企业开始将营销总部、运营中心、设计研发中心迁往厦门。据不完全统计,移到厦门的泉州企业已有十多家。
“企业搬迁的原因有很多,而厦门市提供的优惠政策是不可忽视的一点。”吴兴群介绍说,“厦门的税收是8%,而一般地方是17%。这样一算,营销总部搬迁至厦门一年省下的费用将近1个亿;公司在厦门建造了一个31层的办公大楼,投资4.8亿元,通过6年的税收返还,这笔投入基本全部回来了。经营企业,这样的一笔账不得不算。”
深圳歌力思服装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国新近段时间也在关注产业转移,一些中西部地区的相关人员曾主动和他接触,希望能将歌力思“请过去”。
夏国新表示,歌力思现在还没有转移的计划,但他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高端品牌需要转移吗?
如果单从成本方面来考虑,高端品牌附加值较高,产量不大,生产成本也相对较小,对于它们而言,压缩生产成本并不是最重要的。因此,以土地便宜、劳动力便宜、水电便宜为优势的中西部地区,对这类品牌的吸引力并不大。
夏国新坦言:“就算把歌力思全部的加工成本省下来,也不过是销售额的5%。中西部地区要想吸引高端品牌,更多地要从政策优惠方面入手。以歌力思为例,我们去年纳税8000多万元,今年可能要突破1个亿。如果产业转移承接地在税收方面提供较好的政策,我想,别的事情可能都变成小事情了。”
市场因素受关注
“企业转移到河南,先不考虑其他因素,单就河南近一亿的人口数,吸引力就够大了。”在河南服装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继祥看来,产业转移承接地巨大的消费潜力,也是服装企业转移的一大动因。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雅戈尔在成立重庆生产基地的同时,其市场开发也在同步进行。“我们来重庆建厂,主要看中了西部潜在的市场优势。”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蒋群说,公司在西部的销售格局是,商场和自营达70%,特许加盟和团购分别占10%和20%。并且,其西部公司还将在产品设计上实现本地化。
温州服装商会会长郑晨爱亦有同样的想法:“温州服装决定在郑州新郑市建设生产基地,一方面是由于郑州产业基础相对较好、交通便利等,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对河南消费市场的考虑。相比沿海发达区域和一线发达城市,以中西部为主的二三线城市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还不是很成熟,一旦这部分市场被打开,潜力将是巨大的。”
向哪转
省内、中西部、东南亚?
产业转移,省内转移仍是主流,中西部潜力潜力巨大,东南亚也成为新的选择。转移的形式可以是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移,也可以是逆向的。
省内转移仍占主流
据了解,2006年,红豆在淮安建立了占地近700亩的淮安工业园,建成了20万锭棉纺生产基地和1000万套服装生产基地,可为1万人提供就业;2007年,波司登在泗洪投资10亿元建设波司登泗洪工业园,年创产值2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逾万个;与此同时,梦兰集团、恒力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也在快步向苏北转移。这些企业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纷纷将目的地选择在省内。
广东也有着相似的情况,粤南地区的企业慢慢向粤北和东西两翼发展,省内的“内陆”地区正成为广东服装产业转移的首选。比如广州昊益制衣有限公司在选择转移地时,在中西部考察了一遍,但最终依然选择了广东境内的清远华侨工业园。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指出,目前,梯度转移尚未出现大面积的跨行政区发展态势,省内转移仍是主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苏南企业到苏北开发,粤南地区产业慢慢向粤北和东西两翼发展,福建、浙江一些产业集群也向周边扩散,省内的“内陆”地区成为我国服装产业梯度转移的第一站。
中西部潜力大
尽管当前服装产业省内转移仍占主流,但中西部的潜力更被人看好。
从2008年纺织服装行业经济运行数据可以看出,在东南沿海企业普遍陷入困境时,中西部地区仍然保持着较好发展势头,江西、安徽、河南、河北、湖南等省均在困境中逆势而上,实现了较快发展。2008年中西部8省投资比重较2007年同期提高了5.66个百分点,占全国服装行业总投资的33.73%。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福建等东南沿海传统服装大省投资下降明显,中西部地区投资步伐快于东南沿海地区。
国内一大批品牌也将目光投向了中西部地区,雅戈尔选择则在重庆建立了生产基地,法派在四川简阳建有“中国西部服装产业园”,以纯在成都成立了分公司,培罗成集团迁往了江西九江,李宁在湖北荆门设立了李宁工业园,太子龙在安徽建设了生产基地……
“东南沿海地区服装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例子很多,并逐渐由企业个别行为演变成为产业主流趋势。”蒋衡杰指出,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符合国家产业调整政策,也得到中西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在当前政策环境条件下能享受许多优惠政策,比其他转移方式更具优势。今后,将会逐步形成沿海接单、内地加工、内外市场兼顾的新型的服装产业运营模式。
东南亚或成竞争对手
纺织服装产能的转移不仅表现为国内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的转移,而且体现在国际间的转移。近年来,我国一部分纺织服装企业把生产基地转到东南亚地区。
江苏AB集团在柬埔寨金边设立境外加工贸易企业;红豆集团在柬埔寨控股兴建西哈努克工业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到越南、柬埔寨等地投资建厂的中国企业已近千家,到孟加拉国投资的也有百余家。
对此,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分析道:“东南亚国家对欧美出口能够享受最惠国待遇,同时这些国家在税收等政策上给予了国外企业相当大的优惠空间,例如孟加拉对外资纺织服装企业减免10年所得税。各方信息显示,东南亚地区可能成为中国中西部省份迎接东南沿海转移的竞争对手。”
但蒋衡杰同时指出,东南亚国家在承接产业转移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政局不稳定;缺少熟练的产业工人、完善的产业链条;政府机构效率低下、基础设施落后,经常出现停水、断电现象;语言、宗教及生活习惯存在障碍等。企业转移至这些区域之前应充分调研,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