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裂变:一个乡镇企业凤凰涅槃般的历程
“红豆以往有一个弊端,就是喜欢自己滚雪球发展,有钱自己赚,不喜欢与外方合作。现在看来,这个思路有局限,影响了发展,特别是影响了进军国际市场的速度。”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周海江提出,集团任何企业、任何工厂、任何项目都可以与外商合作,前提是对方不仅要有资金,还要有市场和技术。
目前,红豆国际化的触角已经延伸到洛杉矶、纽约、大阪等城市和地区,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扩大红豆销售网络、扩大外贸出口量。2007年,红豆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建立了占地10平方公里的国际经济开发区,该园区也是我国商务部批准的中国首批八家境外经济合作区项目之一。
红豆虽然生南国,但如今,他已被勤劳、奋进的“红豆人”播撒得很远。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在经历了产品走出去、企业走出去两个阶段后,红豆的“走出去“战略步入全新阶段–––品牌亦要走出去。
拥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一直是红豆的梦想。周海江说:“如果我有一件西服,标‘中国制造’能卖1000元,如果标‘米兰制造’,就能卖出10倍的价钱。”如何能让“中国制造”的服装业卖出十倍的价钱呢?说到底,还是一个品牌的价值。红豆集团的名称来源于那首广为传播的古诗《相思》,小小的红豆被文人墨客赋予了浓浓的情意在其中,亦赋予了“红豆”这一品牌深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品牌的一半是技术,一半是文化。在这样的品牌理念下,红豆集团大力倡导“七夕红豆•相思节”,把企业文化建设上升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高度。2001年,投入巨资的第一届红豆相思节––中国情人节拉开了序幕,倡导海内外华人“过中国人自己的情人节”,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文化界的贺敬之、柯岩、余光中等都成为红豆这一活动的热心支持者。
与此同时,红豆集团还在海内外华人中组织发起了“十万元征集马年春联”、“二十万元征集‘当代王维’红豆诗”等活动,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红豆品牌文化内涵的认识。
在对红豆采访中,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红豆集团的董事长周耀庭高兴地说,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召开的前日就是一年一度的七夕节,为此,2005年两会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向大会提交了轰动一时的提案《让牛郎织女走进北京奥运开幕式》。“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登上国际的舞台,而这也是中国民族品牌走向国际的关键一步。”
为了使红豆品牌畅销国内外,红豆和巴黎的ESMOD学校合作,来针对年轻人创造一个新的品牌。2003年,红豆也加入了上海国际时装联盟,以期提高城市服装的全球产业形象。与此同时,为了保护好民族品牌,红豆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了商标的保护性注册,多次拒绝了国外品牌希望通过合资吞并红豆品牌的意图。
如今,在香港、台湾和众多有华人华侨的地方,他们亲切地称红豆服装为“相思衣”;在日本、欧美地区,人们把红豆译为爱的种子,争相购买红豆服装。
以传统文化内涵,打造世界品牌精髓,红豆的品牌之路,深刻地诠释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理念。
走出家族化打造现代企业
一方水土用八方人、聚八方人
在很多旁观者看来,红豆也是个家族化企业。父亲周耀庭任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儿子周海江担任公司总裁,此外,周家的许多人也都在公司担任要职。对此,周海江有自己的看法:“企业很小的时候,制度不完善,未来的收益不确定,风险无限大,在那个时候,任用家族亲戚、朋友,应该是正确的选择,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企业的监督成本接近零。等到企业规模很大的时候,还在朋友、同学之间选择人才就远远不够了,必须进行人才方面的变革,引进不同背景的人才。”
也正是这种认识,红豆集团建立了“一方水土用八方人、聚八方人”的用人观念。1992年,公司以40万元年薪聘请台湾专家任衬衫生产部经理;1995年,公司以80万元年薪聘请日本专家任西服技术部经理;1998年,公司又高薪聘请法国ES鄄MOD服装设计学院的设计师任总设计师……目前,在红豆集团的职工队伍中,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就有1000多名。红豆集团在人才战略上抢占制高点,汇天下之英才共创红豆大业。
1993年,红豆集团内部开展了一场革命,集团被一分为八,形成八个发展的公司。这一分为今后红豆掌舵者的选拔打下了基础。八个人,谁最能干、谁的资产最好,今后谁就有可能接管红豆。
红豆这种民营企业传承的方式–––竞争上岗,即使今日在一些人看来还是存在很大的冒险性。2004年9月15日,对红豆集团而言绝对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日子。通过50名红豆集团董事的海选,周海江以49票的绝对高票当选红豆集团新一任总裁,开了中国企业海选总裁的先河。
接受采访时,周海江反复强调一句话:“衡量一个企业是否为现代企业,除了健全体制、机制,还要看企业的关键岗位是如何取得的,如果是靠制度取得的,这个企业现代化程度就高。”周海江就任红豆集团总裁,正是红豆不断推进企业制度化建设,不断改革的结果。
财聚人散财散人聚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破除家族化的烙印,不仅要建立科学透明的用人制度,更要让企业的职工都能切实分享到企业发展的利益。
在红豆的发展史上,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股权改革。红豆的股份制改革开始于1993年。在周耀庭看来,当年红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将“人人都有,但又人人都没有”的“国企病”给治了。实行股份制,让员工参股,员工的关切度提高了,也真正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1994年,红豆集团采用“母子公司制”和“内部市场制”的办法,把大企业规模优势与小企业的灵活机制结合起来,使企业做到了“大而活”。这两个制度再加上“内部股份制”、“效益承包制”,成为红豆独自探索出来的管理机制“四制联动”,“四制联动”的贯彻实施使红豆充满生机活力。为了使企业走上现代管理轨道,红豆集团公司等五家法人单位共同出资组建了江苏红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红豆股份”于2001年1月8日在上交所挂牌交易。
对于企业的发展,红豆一直秉持着“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发展理念。周海江说:“财聚人散,只有把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职工才能为企业创造财富。”目前红豆集团有800多名股东,许多高级管理员都拥有股份。红豆集团麾下的每个工厂都建立了明晰的产权制度,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个工厂约50%的股份都由工厂管理层共同持有。股权的分散,凝聚了人心,极大地激发了红豆人的干劲。
正如周海江所说:“这个厂现在不是我一个人,也不是我们家族的,而是企业员工大家的。”是啊,自家的事情能不卖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