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度棉价取向渐露头角 四季度操作紧随新花购销
第一部分三季度及上年度棉花行情回顾
整个08/09年度棉价走向相对清晰,经历了大跌,到持续性反弹两个总体过程。到2008年11月份,棉价受金融危机影响,持续性追随周边市场集体下行,创棉花上市新低万元附近。随后受到植棉成本,以及技术超跌,各国救市举措渐见成效等因素,期棉展开反弹至12000元附近,幅度达2000点,维持至2009年第一季度结束;此后炒作中美棉花面积减少以及天气,行情展开第二轮反弹,至13300元附近;盘整过后,受抛储难以弥补资源紧缺的因素制约,行情在新旧年度间再次发动了冲击,最高至14000附近,此后受国家加大抛储60万吨弥补缺口等因素影响,行情暂时回落。
2009年第三季度行情,承继08/09年度末的涨跌行情后,受我国8月中旬黄河流域、新疆棉区不利天气因素困扰,可能对新棉产量、质量造成重大影响,本年度伊始的第一个月份9月,国内外棉价均走出了独立周边农产品市场的大幅上涨行情,并纷纷逼近2009年以来的高点,其中国内郑棉月度攀升价格最高达6%,现货价格也达到了一年来的高点;国际ICE期棉涨幅最高达到10%。市场具备一定的现货基本面前提之下,资金有明显增仓迹象,而纵观本年度以及未来形势,我们认为棉价本年度攀升基调业已确立。
第二部分未来影响因素分析
一、资源供需进入总体偏紧阶段
(一)持续消耗隐性库存,量变有望引起质变刚刚过去的2008/09年度,中国棉花进口量创出03/04年度以来的新低144.69万吨(03/04年度为中国棉花真正市场化开始的年度,且为郑棉期货推出年度): 市场问题在于,当年棉花产量750万吨,国家净收储152万吨(收储270万吨,截至9月底抛储当年度棉花118万吨),实际产量供应仅为598万吨。而中国当年度需求仍维持在950万吨(首创保守预估,低于当前各机构预测,也低于月均纱产量187万吨用棉量50%的折算)。因此,开始不断调整中国棉花期初、期末库存,这种情况已经在近年来不停发生,但量变总有质变的时候,2009/10年度,十分值得警惕。
(二)棉花收获季节遭遇连续降雨,质量产量双降可能高于官方公布数据今年7月底之前,全国各主要棉区受不利天气影响较小,市场对生产预期乐观,但8月份以来,大部分主产棉省区天气状况均表现不佳,棉花单产及品质受到较大影响。其中西北地区的低温阴雨天气以及黄河流域主要棉区出现阴雨天气,对棉花产量及品质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相对来说,长江流域主要棉区如安徽、江苏雨水也较多,但湖北、湖南等地天气不错,长势较好。
从统计数据来看,棉花协会最新8月全国棉花预测总产下调至702万吨,较去年下降9.9%,这一数据与最新全国棉花电视电话会上农业部对棉花产量数据700万吨的预测较为一致。从可调控资源来看,上年度收储旧棉还有150万吨理论上可以在本年度调节供需之用,还有一些陈棉库存供市场抛储。
但我们分析,今年棉花产量可能很难达到预期的700万吨,减产幅度悲观估计可能接近15%,尽管未来官方数据可能还会维持高位,但现实中企业用棉将会逐渐感觉到资源紧张,这种情况我们预计在明年(2010年)上半年会得到体现。
二、10月新花购销现货观测点极其重要:新花收购价、状态、质量由于国内棉花主产区黄河流域8月份遭遇持续降雨,新疆地区面临持续低温寡照,采摘上市推迟,引发资源争夺战再起,造成市场对新花产量下降预期增大,棉农对新花价格预期走高。全国各主产区9月份普遍反映今年价格高开在3.0元/斤上方,折皮棉价格在13500元/吨附近,过高的价格抑制了企业收购和纺企入市的步伐,从而造成市场普遍感觉现货流通资源量偏紧,加上9月下旬开始,抛储2008年度棉每日几近全部成交,创今年5月22日抛储以来的纪录,可见目前国内现货市场资源的紧张局面。
因此,如果说9月份市场更多是处于一种试探性的收购,那么在整个接下来的两、三个月,现货市场的发展状况,将不仅决定第四季度的行情演变,更多还会波及到年度剩余的时间。
就观测点而言,我们认为,其一:即将展开的新棉收购高峰,新棉价格普遍会处于一个什么水平?3.0元/斤,还是更高。
根据近几年的价格水平,以及结合市场背景,本年度新棉收购可能仅次于2003/04年度时的情形,因此投资者可比照分析;其二,新棉收购高峰可能呈现的状态,鉴于此前的天气影响,以及新棉质量可能下降,会不会出现入市抢购现象,这也是目前市场关心的问题;其三,新棉质量是否会最终影响到期货仓单棉的生成,根据今年棉花最终的长势报告,除长江流域相对好些外,黄河流域棉区、西北棉区都受到天气降雨、低温寡照不利影响,可供生成的新棉仓单量势必受到影响,直接影响未来期棉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