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齐涨 棉花期货创13个月新高
生意社10月15日讯 继白糖之后,又一大宗软商品露出走牛迹象。隔夜,国际棉花期货价格摆脱了持续13个月之久的震荡区间,成功创出新高。纽约期货交易所棉花期货主力12月合约收涨2.06%,报65.93美分/磅;国内棉花价格亦不甘示弱,郑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货昨日放量上攻,主力合约1001盘中摸高14270元/吨,同样创出13个月以来新高。
业内人士认为,刺激棉花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供应不足。尽管九、十月份是传统的新棉上市季节,但由于天气因素,今年棉花质量普遍不高,且收割进程缓慢。市场普遍预计,今年我国棉花供应将存在缺口。事实上,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明年全球棉花种植面积下降几成定局,这也坚定了期市资金看涨棉花价格的信心。
“节后棉花市场的采购行为非常踊跃。”安徽徽商期货粮油棉花企业发展处经理、资深分析师吴丽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从农民手中收购籽棉的轧花厂,还是采购成品棉花作为生产原料的纺织企业,都在积极囤货。“山东一家纺织企业的老总认为,今年棉花现货价格可能上涨至15000元/吨。所以他认为,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囤货,是有利可图的。”吴丽红表示,正是由于这种担忧棉花价格大幅暴涨的心态普遍存在,才导致“十一”长假过后国内棉花价格加速上扬。
现货商争购棉花的心态在国储棉的拍卖上尽显无遗。10月13日,中储粮公司计划抛售的2008年度国家储备棉20547吨,一天之内全部成交;10月10日,3万余吨国储棉也被一扫而光。
“初步预计今年国内棉花产区的供应缺口在200万吨左右。”吴丽红认为,供给缺口的存在,以及国际棉花价格的上涨,是导致国内棉价快速上行的主要原因。
昨日的籽棉收购市场也是一片火热,棉籽收购价格保持上涨势头。不过,由于籽棉收购价格过高,进行收购的轧花厂或存在一定的风险。据悉,部分地区的农发行已经开始对企业高价收购籽棉的行为有所警惕,对于适用农发行贷款进行籽棉收购的企业采取最高限价,试图以这样的方式控制风险。
对于上述做法,市场人士认为,一旦市场情绪转暖,企业的心态往往是“买张不买跌”,许多纺织企业为了保证订单,不得不面对偏高的棉价。
值得一提的是,棉花供应的紧俏还带动了其他纺织原料——化纤的需求。昨天,郑州商品交易所PTA期货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上涨,主力合约0912收报7126元/吨,三天累计涨幅约8%。作为生产聚酯化纤的原料,PTA价格上涨被视为与棉花期货的联动。
棉花价格反复走强,棉花种植类上市公司的股价亦有正面表现。昨天,主营业务包含棉花种植的新农开发(600359)连续第二个交易日收报涨停,三天累计涨幅高达26.6%;另一种植棉籽的上市公司新赛股份(600540)同样连涨三天,累计涨幅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