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业寻找新“丝绸之路”
种种可见,技术对于今日养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古老产业也到了以科技加快步伐的时候了。因此,蚕桑生产的稳定和发展,离不开蚕桑技术指导,在这方面,政府应增加投入。
业内人士指出,面对蚕桑生产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的现状,职能部门首先应从稳定蚕农情绪入手,多下乡,走访生产大户,及时为大户排忧解难,鼓励其养足养好蚕。其次,以蚕桑重点基地项目建设为抓手来促进蚕桑生产稳定,同时做好原有重点园区和基地的巩固工作,力争桑园面积不减,蚕茧质量不降,促进蚕桑产业的稳定。
据业内人士和记者分析,目前我国75%以上的茧丝绸产品靠外销,受全球经济形势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我国的茧丝绸产品出口量下降,又因为“东桑西移”,全国茧产量大增。供过于求,必然导致价格下跌。同时,蚕茧价格也和质量密切相关,而蚕茧质量既和饲养相关,也和气候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些地方的蚕茧价格已出现回升态势,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也在逐渐恢复,他们在“守望”中等待着产业复苏。
由于养蚕一般在第二、三年才是见效期,农户盲目毁园或跟养,最后都可能会得不偿失。
“热的时候不赶,冷的时候不砍(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杭州中国丝绸城的“日与夜”
杭州的河坊街很有名,不论白天还是夜晚都是游人如织,人气颇旺。
杭州还有一条有名的仿古特色街,就是位于西健康路和新华路的杭州中国丝绸城。古典韵味的店铺,物美价廉的丝绸产品,无疑对于游客们也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如果河坊街的夜晚是白天繁华喧嚣的延续,那么丝绸城的夜晚则是因对未来的期望而苦苦坚持。
1987年11月,杭州丝绸市场正式创办,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后更名为杭州中国丝绸城。它是目前全国惟一的丝绸专业批发、零售市场,曾被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列为“重点批发市场”。丝绸城声名远播,博得了国内外游客、商客的青睐,且有“半为西湖、半为绸”的美誉。
历史悠久的中国丝绸城是杭州的城标之一,也是杭州丝绸业与市民及游客最近距离的地方。在产业低迷之时,它开始了大胆的尝试和变革—
比如7月18日至10月30日期间,每晚6时到9时,丝绸城要求零售商户继续对外营业,这在丝绸城22年历史上还是头一次,也是丝绸城管委会今年出台的第一项“振兴规划”。
在这个初秋时分,来到游人们甚为青睐的丝绸城,会发现这里有一些变化—入口处的高大牌楼上挂着喜庆的红灯笼和宣传夜市的条幅,边上空地还在休整着新的人物雕塑;走进丝绸城,商户们把好卖的丝绸衣服和围巾放在门口,价码牌上标着大大的数字,“50”、“25”,有的甚至是醒目的“10元一件”。
这表面的“热闹”,似乎难掩背后的辛酸和无奈。
“快来看看吧,这个真丝围巾10元一条,真丝方巾2元一条。”走进丝绸城后,顺着吆喝声,就看到不远处一家商铺在“超低价”特销。看的人很多,买的人也不少。一些游客看到这么便宜的价格都被吸引住了,埋在绚丽五彩的围巾堆里挑个不停。
再往里走,有一家专卖中年女性丝绸服饰的店铺,店主在热情招呼着三五一群的阿姨大婶们挑自家的衣服。“我要这件紫的,有大号的吗?”“我还是拿这件藏青的好了,挺大方的。”那几件衣服上标的价码都是“最低价:35元”。有人还跟店主还价,店主苦笑着说:“这些衣服现在都是在处理,已经最低价了,不然真的要亏本了。”
在几位顾客付了钱,拿着心仪的衣服谈笑着走出店门后。店主无奈地对记者说,“实在是卖不出价格了,从去年开始生意就不好,到了明年还不知道会不会好起来。”
在丝绸城购买衣服和围巾的有很多游客,也有一些来淘“便宜货”的老杭州。但不论是游客还是本地人,他们看着满街价格已十分实惠的衣服心里其实已乐开了花,可到了买的时候还是一个劲地还价,以更便宜的价格买下挑中的衣服。
在靠近体育场路的一家买丝绸童装为主的店铺里,老板和几个店员在闲聊,“生意真是越来越难做了啊,有个老外刚才在对面那家店买了很多丝绸背心,15元一件,也不管质量怎么样,只要便宜的就是好的。”
事实上,在丝绸城里,也有一些店铺卖的并非是全真丝的服饰。对此,杭州中国丝绸城管委会宣传干事潘燕静说,为了保证质量,管委会专门提出要求,所有商家真丝商品必须达到70%以上。所有商品都要标明真丝或其他成分的含量。管理科还会每天数次定时对商户进行检查,对违规的行为进行扣分,通过IC卡管理计入企业诚信档案,严重违规的商家将被退租。
丝绸难卖,好的丝绸低价卖肯定亏,为了打价格战,许多化纤的仿“真丝”衣服反而有了“优势”。
因此,丝绸城里有一条“规矩”,如果顾客问了这衣服是不是全真丝的,商户就必须照实说,不然就会被罚款处理。
记者问起那家童装店的老板晚上夜市生意怎么样。“你晚上过来逛逛就知道了,有时候实在没什么生意,就只好提早关门了。”老板实话实说。
确实,对于夜市的效果,商户反应不一,一些上规模上档次的商户夜间销售不错,但一些“夫妻店”对此却颇有怨言,认为因营业员加班费、电费的增加导致总成本显著上升,而夜间的销售却补不上这部分损失。
杭州中国丝绸城管委会的一份总结资料写道,“去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以批发出口为主的丝绸生意受创严重,不少经营户开始将关注点投向国内零售市场。”
蒋亚红,杭州倍丝特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丝绸城商会会长。作为国内丝绸围巾销量最大的企业,倍丝特从过去的外销为主,转为去年内销占30%,今后内销还将上升至50%。“其实,就品质而言,国内的许多真丝围巾与爱马仕那样的世界顶级奢侈品相差无几,但是品牌意识的缺乏,使得价格也相差甚远。”蒋亚红对记者说。
同样地,烟霞绸艺的蒋志凯总经理也和记者表达了对于品牌意识的观点,“我们烟霞绸艺一直以内销为主,因而这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是很大。烟霞绸艺在杭州大厦、杭百、解百等大商场都设有专柜,以优良的品质和实实在在的服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同时,我们生产的丝绸面料还供应给可可尼、秋水伊人、蓝色倾情等知名的杭州女装品牌。”确实,以丝绸面料“支持”品牌女装,也是使丝绸与消费者更接近的一种方式。有不少时尚的服装款式,翻开衣服里面的成分标,你会惊喜地看到标注的面料主要成分就是天然的真丝。
记者发现,有品牌规模的一些丝绸商铺在打价格战的丝绸城里依然保持着中高价位,那些优质且有文化品味的丝绸服饰价格均在数百元以上,这在消费者看来亦是品质的保证,从而也体现了品牌的价值。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新华路上的“明宅”,现改建为中国丝绸文化中心。明代时期的粉墙黛瓦、古朴淡雅的名居,丝绸城管委会也在其中。
“夜市是丝绸城尝试的一个新举措,虽然目前遇到很多困难,但是会做好商户的工作,再难也要继续坚持下去。为积极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开拓新局,6月18日至21日,杭州市政府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举办了‘2009年杭州市名特优产品展销会’,由杭州中国丝绸城及新组建的‘杭州市丝绸女装展览有限公司’牵头承办。展销会上,新丝绸人家、烟霞、南林、万诚等12家中国丝绸城品牌企业,以质优、价廉的华美丝绸吸引了广大北京市民。”杭州中国丝绸城管委会主任皇甫伟成对记者说,“这次活动作为中国丝绸城继南京、重庆、西安等地全国巡展后的又一个重要驿站,将丝绸展销之路的触角伸向了北部地区。之后,杭州丝绸还将应邀前往银川展销。”
杭州中国丝绸城目前是批发兼零售的中低档丝绸市场,为了提升产业品质,凤起路上与老丝绸城相隔不远的新开张的杭州环北丝绸服装城,则走的是中高档丝绸市场的路子。
10月下旬即将举行的2009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女装展览会将是杭州乃至国内丝绸行业的一次盛会。
也许是特殊时期下的创新之举,或是为了真正办好这次展会,使全国各地的丝绸企业以及国外的客商从中获得更多的商机,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第一次从会展中心搬到离市中心和消费者最近距离的杭州环北丝绸服装城。商铺展位合为一体,受到了广大客商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