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业寻找新“丝绸之路”
“与往年相比,本次会展买家云集,由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作为中国商务部的执行机构,商会能充分发挥其国内外客商优势,加大招商力度,提高国际买手质量和数量。中国生丝秋交会将在丝博会暨女装展期间同时举行,特别是丝绸女装跨国采购对接会将举行,上海世贸商城届时将组织跨国采购团参加,与参展企业实现无缝对接。”对于这届展会,各界确实已卯足了劲。
那么,杭州的丝绸业何时能走出低谷?“这次丝博会将是一个很好的风向标,从客商的订单、企业的销售额就能预见明年的形势。”皇甫主任的分析,正是问题的本质所在。
“心态还是很重要的,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下,还有这么多企业积极入驻新丝绸城,不仅是为了抢占先机,也是对行业前景充满了信心。”
金融危机下的杭州丝绸业
受金融危机影响,过去销量很好的中国传统纺织品丝绸开始遭冷遇。
浙江省丝绸协会副会长费建明对杭州丝绸历史有不同常人的理解。“杭州的丝绸业正在死亡。”
用这样的词语并非夸张。过去,杭州是“丝绸之府”,而现在,西湖边游客依然可以买到丝巾和绸伞,但是却和全国其他地方出售的没有什么不同,所谓“绸伞”很多是尼龙的。
作为一名企业家,费建明的感触更为深刻。“同样是丝绸,中国的方式加工和意大利工程师加工后感觉完全不同。”他手里拿着两块丝绸,同样的重量和颜色,其中一块色彩柔美,发出淡淡的光泽,更有奶油一般的质地,“我们的传统技术受到了挑战,而国外先进的加工研发能力,已经远远把杭州甩在身后。”
4月时,上海世贸商城“2009(第六届)中国国际纺织服装跨国采购交易会”为杭州特别开设了“杭州丝绸女装推介会”。
为此,杭州市人民政府特别组织当地丝绸企业参加本届世贸“跨采”,杭州市经委、贸易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均到会。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帮助杭州丝绸企业走出困境的决心和信心。
看到展会现场买家如云,费建明喜不自禁,认为与上海世贸商城的“纺织服装跨国采购交易会”合作是明智之举—只有优质的展览会,才能保持对客商的吸引力。
之所以选择世贸为平台,主要是看中多年来世贸在举办跨采展的过程中积累的大量客户资源。以今年为例,虽然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但是本届展会非但没有缩水,展商规模比往年还有所扩大,而且参展企业的成交愿望更真实迫切,这对于丝绸行业来说也是契机。
“中国人还是很重视丝绸产品的,穿着舒适高贵,过去只有贵族和有钱人才穿的起绫罗绸缎。”费建明打趣说,“危机是掩盖不了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的,但是,丝绸制品需要在技术上有所革新,以期在消费者眼前耳目一新。”
正是危机来临,让声誉远播的杭州丝绸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认识到新技术的关键,杭州丝绸渴望从此走出平凡。
又如杭州中国丝绸城管委会皇甫主任和记者所言,被誉为上海“真丝大王”的上海真丝商厦有限公司是杭州可以学习的一个典范。上海真丝商厦有限公司是上海市旅游涉外定点单位和国宾购物定点商店,曾经成功接待了来自亚、非、欧、美及大洋洲等几十个国家的总统、首相、元首、总理、部长及其夫人和世界各国的朋友。该公司的“绮芳”牌真丝和呢绒是上海市著名商标和上海市名牌产品,受到贵宾们的高度赞美。
“真丝大王”走的是高端路线,以高品位的真丝、呢绒面料为特色,自行设计,定点加工,每年推出几百种新花型、新品种供顾客选购,并以花型新、质量好、服务优而饮誉中外。
在杭州,丝绸服饰的高级定制还不多,在杭州丝绸城里有家蒋氏旗袍算是本地有名的一家定制店。这家蒋氏旗袍的主人,就是在北京奥运会里,制作出青花瓷旗袍样品的蒋明设计师。走进蒋氏旗袍店,里面一件件穿在模特身上的旗袍,让人想起了《花样年华》中换了30多套旗袍的张曼玉,那模特如同江南烟雨中温婉的江南女子,娉娉袅袅的走来。
此外,顺应经济趋势,电子商务将成为传统行业加速发展的助力。许多杭州丝绸城商家早已在阿里巴巴和淘宝网上开设了自己的网店,而市场更需要有一个整体统一的网上交易平台。丝绸城正在规划这个网上平台,所有的商品都能通过网络进行交易。目前这个平台处在刚起步阶段,还在进行前期的资料收集。业内人士和记者表示,丝绸在年轻的时尚人群中欠缺吸引力,而开拓年轻消费者正是开展电子商务的初衷。
不久前,《中国经营报》在北京专访杭州市副市长沈坚时问:杭州向来被称为“丝绸之府”、“女装之都”,金融危机之后,纺织行业出现了订单下降、利润下降、库存居高、资金紧张一系列问题,杭州当前的丝绸产业现状如何?
杭州市副市长沈坚诚恳地说:“我本人不仅是分管工业,还担任着发展杭州丝绸女装领导小组的组长。实事求是地讲,纺织、丝绸、服装相对来讲还是属于传统产业,金融危机对纺织、服装、丝绸的影响程度比较大,我们初步统计了一下,大约有15%—20%左右的企业陷入了困境,由于订单减少、市场萎缩,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况,效益大幅度下滑。这里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现在的纺织、丝绸、服装企业有一些都是靠贴牌、来料加工,因此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受外贸订单的影响就显得尤为突出。”
在金融危机中,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就像“羊”一样脆弱,政府要细心呵护。
沈坚形象地比喻道,本土企业与国际巨头就如同狼和黄羊。狼和黄羊是天敌,狼要吃黄羊。是不是最好没有狼,黄羊就生存得更加自在、安全?其实恰恰相反,失去了狼,黄羊就会机体衰退,就会失去竞争力,总有一天,还会死亡。正因为有了狼,有了竞争,羊才有活力和生命力。我们的本土企业要做的就是,最终由羊变成狼,在产品结构、技术创新、改造等各方面具备与国际大企业大集团竞争的实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当今的国际经贸环境在今后很长的时间内难有根本改变,国际市场信用恢复也可能是个较长过程,贸易收汇风险也将一直处于高位,保障丝绸企业出口收汇安全,“颗粒归仓”将是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前不久,我国政府出台了进一步稳定外需,加大出口信保支持力度,扩大了出口信保承保规模,提高了覆盖率,下调了保险费率,将进一步帮助企业防范和化解外贸出口风险,加强企业接单能力和出口信心。
中国丝绸企业多属中小企业。我国政府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并在具体实施中正逐步完善细化,进一步调整着企业融资条件和门槛,鼓励金融机构以保单贷款、出口订单抵押贷款,以及茧丝质押贷款等方式支持企业融资。进入下半年后,一些丝绸企业,甚至基层茧站对此已有良好的反映。认为企业增加了融资渠道,改善了融资条件,逐步解决着生产经营中的资金困难。
经过金融危机,需求“蛋糕”变小了,企业维护原有丝绸市场份额的难度加大,竞争更趋激烈,而扩大内需在短期内又受多方因素制约,难以完全弥补外需急剧萎缩带来的影响。
在金融危机的淬炼下,杭州丝绸业步入一个特殊的“蜕变期”。这个困境中的传统产业,被人们寄以厚望。因为,这一服饰中的雍容“国粹”,还将有更漫长的“丝绸之路”需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