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企业用工普遍回升 招工难结构性问题突出
表2:浙江省部分行业企业招工难易比例
单位:%
招工困难 |
一般 |
招工容易 | |
食品饮料制造业 |
28.6 |
66.7 |
4.7 |
纺织业 |
58.3 |
33.4 |
8.3 |
纺织服装、鞋等制造业 |
50.0 |
41.7 |
8.3 |
文化体育用品制造业 |
40.9 |
50.0 |
9.1 |
塑料制造业 |
35.0 |
45.0 |
20.0 |
金属制品业 |
46.7 |
46.6 |
6.7 |
机械工业 |
53.8 |
30.8 |
15.4 |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产品制造业 |
56.0 |
40.0 |
4.0 |
工艺品制造业 |
40.0 |
50.0 |
10.0 |
2、技术工人和熟练工人难招。这是近几年来一直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主要表现为普通工人相对容易招,技术工人或者熟练工人难招。从企业反馈的情况看,除非是一次性大量招收,平时技术含量低的普通工人并不短缺,缺的是技术工人和熟练工人。而技术工人和熟练工人由于本身的供不应求,往往选择待遇高的企业就业,使得这部分劳动力的流动性很高,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造成较大的影响。据用工情况快速调查,有77.8%的企业认为招工最主要的困难是招不到技术工人和熟练工人,其中出口型企业的比例高达84.7%;其次是普通工人难招和劳动力成本太高,比例均为44.9%。相对而言,出口型企业认为普通工人难招的比例高于内销型企业,而内销型企业认为劳动力成本太高的比例高于出口型企业。
3、普通工人就业很不稳定。由于普通工人劳动强度大,就业环境一般,收入不高,就业很不稳定,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影响。据宁波天和电动工具有限公司负责人反映,企业所在工业园区多数企业职工流动性大,在招工时不得不要求新招员工必须在企业工作满10天。
4、招工难给企业带来损失。招工困难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较大的影响,企业有订单不敢接,或者接了订单需要转给别人做。据用工情况快速调查,因招不到工人而对生产经营造成损失的企业占84.8%,其中造成较大损失的企业占26.1%。
5、劳动力资源供需状况发生较大变化。据温州市职业介绍指导服务中心统计资料显示:今年2月底的求职登记人数为3.44万人,为今年以来最高,到8月底仅为1.27万人,呈逐月下降;8月底招工单位达5641家,为今年最多;8月底的需求人数为4.94万人,需求缺口达3.57万人,同比上升75.5%。据宁波市就业管理服务局统计资料显示:今年7月、8月企业劳动力需求分别为11.71万人、13.48万人,分别是求职人数的1.32倍和1.5倍。因此,当集中招工量大时,普通工人招工也比较困难。特别在年初企业经历停产减员以后,重新接到大订单,需要集中招收几百名工人十分困难。
三、浙江企业招工难的原因分析
目前浙江企业招工困难,是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下表现出来的经济发展结构升级的矛盾显现,根本原因是浙江的劳动力价格已经没有了比较优势。
1、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及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浙江就业环境优势不再明显,导致劳动力资源布局发生变化。国际金融危机以前,在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旺盛,吸引了大量外来劳动力涌入浙江。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企业订单明显减少,不少企业开工不足,进而停产减员,出现大量外来劳动力的回流现象。二季度以来浙江经济逐步恢复,特别是三季度表现出上扬的趋势,企业订单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同步增加。但是由于今年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各地的就业机会增多。目前浙江企业普通工人的月收入一般在1500元左右,劳动力价格和就业条件已经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导致外来劳动力的流入减少,劳动力的储备显得不足,出现了部分企业招工困难的现象。
2、季节性生产企业招工难。进入三季度后,国际经济不断复苏,企业订单增加,一些季节性生产的企业,在停工的时候不需要工人,一旦开工,招聘大量劳动力就显得比较困难。这些企业最大的问题是劳动力的稳定性差,由于不能提供常年有效的工作岗位,导致劳动力流动加快,企业也难以留住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
3、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也是企业招工难的一个原因。劳动力的短缺使得劳动力价格提高,工人流动加快,企业用工成本提高,对一些技术含量低、没有核心竞争力、依靠廉价劳动力竞争的企业造成冲击,这些企业的招工难度更大。
四、应对企业招工困难的几点建议
1、政府部门加快建立人力资源供需情况数据库。通过定期收集企业用工需求和求职人员的相关信息,建立人力资源数据库,利用数据库资料建立人力供求统计数学模型,定期向社会公布预测报告,为供求双方提供更多有价值人力资源信息,减少求职、用工的盲目性。
2、政府部门创新招工的方式方法,在劳务供需关系紧密的政府之间建立互助协作信息平台。浙江外来的务工者多数来自安徽、四川、贵州、江西等地区,很多区域已形成一定规模,浙江相关政府部门可以主动与来浙江务工人员集中的外地政府加强联系,建立互助信息平台,增强各自社会责任感,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稳定性。
3、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目前多数企业生产经营还比较困难,政府应在税费方面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如:企业为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险费,在省与省之间还不能联网互转时,允许将部份社会保险费计入职工工资,提高职工收入,利于稳定职工工作、企业生产经营。
4、加快打造同城待遇。各级政府要努力为外来务工人员在居住、上学、就医等生活环境方面提供与本地职工相同的待遇,使外来职工能够在浙江安心工作与生活。
5、积极引导企业摆脱高投入、低产出的产品生产,加快提升产业层次,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引导企业产品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职工的工资水平,吸引外来劳动力的流入。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