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比纸贱,“洋垃圾”服装泛滥谁之过?
生意社10月21日讯 喜欢逛商场的女士都希望衣比纸贱,不过一般情况下他们都会失望的,但是在中国广东省陆丰市的碣石镇,却在演绎着这样一种奇迹。据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报道,在陆丰碣石,一件件衣服如垃圾一样,从一辆辆载满服装的三轮车上倾滑落地,而这个拥有33万人口的海边大镇,有1万多户家庭从事“洋垃圾”服装的翻新贩卖,年销上亿件。
相信大家对洋垃圾的概念都不陌生,对于洋垃圾服装的危害也有耳闻,尤其是在甲型H1N1仍在全世界肆虐的时刻。未经消毒的洋垃圾服装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卫生隐患。而鉴于“洋垃圾”的危害,早在1988年卫生部颁发的《进口废旧物品卫生检疫管理规定》的“附”中,旧服装就在被禁之列。而2002年8月15日施行的外经贸部、海关总署、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发布的第四批《禁止进口货物目录》中,旧衣物也是赫然在列。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貌似没有什么效果,“洋垃圾”服装依然泛滥,那么,是谁错了呢?
1、发达国家。但凡“先走一步,富了起来”的国家都有过河拆桥的想法,靠着掠夺和剥削发家的各个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没有感恩之心,相反国内的一些处理成本较高的垃圾就往第三世界国家转移,赚取最后一笔钱。
2、不法商贩。马克思曾说过:“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绞首的危险。”进口2-3元每件的衣服经过稍稍处理就可以卖到6-7元,甚至12元,利润这么丰厚,肯定就会有不安分子了。
3、一部分消费者。据新闻中知情人士的透露,这些服装一般有两大去处,差一点的去农村,好一点的进城或者商场。后一去处就刚好满足了一部分崇洋的消费者的需求:用着苹果的笔记本,戴着森海塞尔的耳机,揣着诺基亚的手机,用着pentax的数码卡片机,踩着外贸的鞋子,穿着外贸的套装,似乎就高人一等了。因此,各地的所谓外贸尾货收到追捧,殊不知里面隐藏着件件洋垃圾。
4、当地政府。笔者不相信这些存在了十几年的洋垃圾服装加工现象,当地政府会没有察觉。当地政府片面追求GDP带来的显性政绩,搞地方保护,有意“网开一面”。但是,当地政府开得这面网,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里面都是细菌、病毒。而所谓的打击基本上也都是效果不大的运动式打击。在过去的两年间,当地政府先后组织了10次大的行动和86次专项行动,行动期间,也许情况会好点。但是行动之后马上又死灰复燃了。
5、《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外的旧衣物是禁止入境的。但是《防治法》第二十五条中又规定,对于可以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实行限制进口和自动许可进口分类管理。香港的某些公司正是利用这个模糊的界限,将禁止进口的这些洋垃圾以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报关,运往广东的。
所以说,许许多多的环节了问题,但是对于政府来说,上述五个环节中有三个方面是可以控制的,就是第2、4、5个环节。首先应该厘清法律之间的冲突,将存在的可利用的模糊空间去除;其次,当地政府一定要树立经济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国人的健康为代价的信念;其次,检验检疫和海关等部门认真履职,牢牢把紧“国门”,从源头上堵住洋垃圾的入境;最后环保、工商、公安有关部门建立联合执法的长期机制,见一家打一家。相信,唯有此,我们才能真正穿上放心的外贸尾货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