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贯彻落实振兴计划 促进纺织行业健康发展
生意社10月30日讯 贯彻落实《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纺织行业健康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张莉
朋友们、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受商务部邀请,和大家一起参加第六届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论坛,我感到很高兴。下面,我就《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有关问题及当前纺织行业发展情况,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规划》的出台明确了方向,提振了信心
众所周知,对外依存度较高、中小企业居多的纺织行业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首当其冲,也最早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2008年11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并出台了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的6条政策措施;2009年2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4月24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规划》的具体内容。
(一)《规划》对纺织行业的定位意义重大。目前我国的纤维加工量超过全球的40%,不但解决了13亿国民的衣着问题,而且为满足世界人民不断提升的物质生活水平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从业人数达1100万人,占全国工业的14%。加上规模以下企业,全行业吸纳就业超过2000万人,其中80%为农村转移劳动力;我国农业生产出的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基本上都由纺织业消化,直接关系到1亿农民的生计,纺织工业对解决“三农”问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规划》开篇明确了纺织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这一定位对于统一各界认识,巩固和增强纺织工业对就业和惠农的支撑地位,重振产业发展信心意义重大。
(二)《规划》的原则是远近结合。《规划》的实施期是3年,既不是简单应对危机的措施,也不是面面俱到的长远规划;是一个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的规划。《规划》明确了8项重点工作和10项保障措施,既有应对当前外需萎缩、企业亏损增加、资金短缺等突出困难的“应急性”政策措施,也有着眼长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长远性”政策保障,充分体现了远近结合的原则。
(三)《规划》的主线是结构调整。综观《规划》,坚持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这条主线贯穿始终。简单讲,要做好以下几篇文章:一是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坚持自主创新,加强技术改造,重点是纤维材料、纺织装备这两大基础行业实现技术突破,特别要做好推进服装家纺品牌建设这篇文章。二是调整产业结构,使衣着、家用和产业用三大终端产品比重进一步合理,重点是做好发展产业用纺织品这篇文章。三是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做好加强企业管理和鼓励兼并重组的文章。四是调整区域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引导东部加工能力逐步向中西部转移,鼓励中西部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做好促进产业转移这篇文章。五是调整市场结构,改变纺织行业过分依赖国际市场的局面,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尤其是要开发农村市场;积极开发新兴市场,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做好扩大内需、稳定出口这篇文章。
(四)《规划》的特点是有的放矢。纺织工业在长期快速发展中,积累了不少矛盾与问题,如,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等,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和瓶颈制约因素,《规划》明确纺织行业要着力做好稳定国内外市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8项重点工作和若干量化目标,这些都是针对纺织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行业自身的结构性矛盾并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