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县棉花种植情况及对稳定棉花生产的建议
三、对稳定棉花生产的设想和建议
我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又是最大的棉花消费国。近几年,我国棉花生产尽管有起有落,但总体上还是呈发展增加的趋势,为纺织业的不断壮大提供了重要的原料支持。但尽管如此,有关资料显示,国内棉花生产仍不能满足纺织业的实际需要,国家每年都要通过进口和调整储备来平衡年度需求。但国家储备数量有限,而且受棉花安全底线的制约,加大进口,也存在着国际棉价上升,货源不足,甚至出现“断炊”的危险。近两年,美国、乌兹别克等棉花出口大国,国内经济政策都进行了重大调整,一方面削减了棉花的种植面积,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国内棉纺业,使出口量大幅减少。从长久看,进口棉将不再是保障中国纺织需求的重要支撑。为此,国家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稳定棉花种植面积,提高单产,不断增加国内棉花生产总量,保障有效供给。
1、尽快出台棉花最低收购价政策。近几年,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总体水平和劳动工日单价的不断提升,植棉的绝对成本不断增加,棉农对棉花收购价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但又不希望棉花价格在年际间的落差太大,只求能有一个与种植粮食效益相当的理想价位。这不仅对棉农有利,同样对棉花收购企业和纺织用棉企业也都有利。在研讨中,涉棉的各方都认为,棉花最低收购价的确定和实施应体现三个方面的原则。一是合理的棉粮比价原则。建议国家能延用过去执行多年的1:8棉粮比。我们测算了一下,即使按今年企业最高时段籽棉收购均价每斤3.40元、衣分39%,轧耗1%、毛棉籽每斤1.30元、各项费用(含适当的利润)800元/吨计算,每吨皮棉的价格也就14235.90,比照国家出台的粳稻(射阳县主打品种)最低收购价每斤0.95元,棉粮比也只有1:7.5,而比照从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这近一个月本县粮食加工企业收购的实际价格1.15元/斤,棉粮比更是缩小为1:6.19。二是随行就市的原则。当市场价格高于最低收购价时,最低收购价可予暂不执行,但需要各级政府积极引导企业有序收购,共同维护好市场秩序。当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时,国家既可采用最低价收购增加吸储,也可实行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办法,对棉农实行价格补贴,以此稳定和保证棉农的植棉收益。三是预先告知的原则。在座谈中,棉农都盼望国家能像出台粮食最低收购价一样,在棉花播种前就把最低收购价预案公告于民,特别是对以育苗移栽或棉花与其它作物套种为主要栽培形式的棉区,更希望预案能在作物播种(秋播)前公布,使棉农对来年棉花价格心里有底,及早安排好棉花茬口的预留,落实好棉花种植面积。
2、提高植棉补贴,完善补贴方式。国家从2007年开始,在部分省对部分棉田实施了棉花良种补贴,2009年实现了棉花良种补贴全覆盖,而且每亩15元的标准不变,这对调动农民植棉积极性、稳定棉花种植面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广大棉农认为,这种补贴标准实在太低,而且现有的补贴形式也应予以完善。首先是增加补贴项目,据实兑现农资综合补贴。棉花是大宗农作物在田生长期最长的,成本大、投工多,而现行的国家补贴单列的只有良种补贴一项,比种植水稻硬少20元/亩的面积补贴,因此棉农也盼望国家能增加植棉的面积补贴,并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对现行的水费上缴实行减免。对已实施的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能按照实际耕种面积与农民兑现,而目前江苏执行的是2001年的计税面积,对于原为荒碱薄地经改良后列入基本农田的面积、通过平田整地后新增的可耕地面积、滩涂垦植面积、非农用地转耕面积等都未列入补贴范围。其次是提高补贴标准,改进补贴方式。一方面,建议提高补贴标准。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分析,全国近10年植棉面积最多的年份也不足9000万亩,仅占粮食种植面积的5%左右,即使将良种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亩50元,全国的补贴总额也不过45亿元左右,不足中央财政惠农补贴总额的3%。另一方面,建议改进补贴方式。将现行的棉花良种补贴按面积补贴的方式,改为按棉农实际交售籽棉的数量来进行补助,在具体操作上,要有地方政府会同相关的行政、业务主管部门重新审定具备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要求的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制定行业自律和运作规程,明确企业在收购时必须开具由税务部门印发的棉花收购专用票据,年度收购结束后,由政府指定的工作部门,根据收购凭证载定的交售数量,兑付国家补贴资金;也可以在收购时,由企业按照国家确定的补贴标准先行垫付,待收购结束时,由政府指定的工作部门再与企业结算国家补贴。第三建议对使用大包棉的纺织企业实行国家补贴。目前,在我国棉纺织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既是出口创汇的重要组成,又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在保护棉农利益的同时,建议国家比照出疆棉运费补贴的办法,对使用大包棉的纺织企业实行国家补贴,以利纺企降本增效,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高纺织产品出口的竞争力,促进棉花产业的整体推进。与此同时,为使质检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建议国家考虑对过去具备加工资格的200型企业出台相应的退出补偿机制。这样做,至少会带来六个方面的好处:一是有利于调动棉农主攻单产的积极性,通过选择良种、采用先进植棉技术和高产栽培模式,千方百计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不至于发生和粮食种植争面积,危及国家粮食安全的情况。二是有利于更好地解决目前在植棉良种补贴面积统计中的不规范行为,提高补贴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三是有利于国家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任务的全面完成和成果的巩固,降低加工成本,提高棉花质量。四是有利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壮大,做大做强棉花产业。五是有利于规避棉花加工环节的税源流失,规范棉花收购加工企业依法纳税行为,落实公平税赋政令。六是有利于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减少不必要的籽棉拉锯式运送成本支出。当然,我们也预见到,这样做会给企业年度新棉收购资金的筹措带来压力,需要国家政策性银行给予大量的棉花收购资金支持,避免发生“打白条”、“卖棉难”的伤农事件。
3、加大水利设施投入,加快棉区中低产田改造步伐。棉花从播种到收获整个生长期特别是关键的产量形成期内,也是多种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对产量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台风暴雨、雨涝渍害更是棉花生产的大敌。跟全国许多产棉县一样,射阳仍有相当一部分农田由于受水利设施不配套的限制,长期以来,都是以旱作物连作为主要的种植方式。就棉田而言,只能是除了棉花还是棉花,多年一贯制,导致土壤带菌严重,加大了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病几率。加上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后,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已成为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过去配套投入的一些水利设施,由于重用轻养,损毁严重,加上水情、工情的变化,使得抗排能力下降,排灌机泵缺乏,沟河淤积,流水不畅,成了标准的低产田。因此棉农都有期盼,在地方上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加快中低田改造步伐的同时,国家能继续加大对防洪涵、闸、排灌泵站等一些关键性水利设施的投入,支持完善农田排灌体系,以提高棉田的综合抗灾能力,建设稳产、高产、高效棉田。
4、加快棉花良种培育,切实解决棉种“多、乱、杂”。目前棉种“多、乱、杂”的问题普遍存在,有关部门喊了多年,甚至通过行政执法手段,整治市场,但结果是越喊越多,越整越乱。据我们了解,在全国多数重点产棉县,棉种市场每年可供品种多达几十个,有的超过了100个。在射阳,我们看到,所供应棉种的产地,几乎来自全国所有种植棉花的省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设想必须尽快培育出具有多种抗性、投入成本低、丰产性能好、适纺性强的优良品种投放市场。首先要加大对棉花科研机构的投入,应对各地棉花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暴露出来的问题,组织攻关,尽快培育出多抗型转基因棉花新品种。其次要提高棉种生产许可门槛,坚决取缔无证生产和超范围生产行为,加大对伪劣品种的打击力度,规范品性宣传用语,坚决淘汰品质差、衣分低、适纺性弱、缺乏市场竞争力、不利棉花产业整体发展的品种。再次,要加大对棉花优良品种的试验、示范力度,加大对适宜本地种植生长的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加大对与推广品种相适应的植棉新技术的培训运用力度,尽可能避免农民群众盲目引种带来的经济损失,确保棉花生产跃上新台阶,实现棉花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射阳县棉花协会朱克荣陈占龙陈昌荣)二○○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