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价飙升或令纺企大举外迁
生意社12月16日讯 12月7日,新会区物价局发布《会城地区自来水调价公告》,报请区政府批准同意后调整的自来水价格升幅为19%,比之前价格听证会提出的22%下降了3个百分点。对居民生活用水来说,每立方米由1.15元调整为1.37元,每月多支出的水费也许就是几元而已,然而对于新会支柱产业之一的化纤纺织产业来说,这次升价却将部分企业逼至“零收益”临界点,“迫迁长三角成了目前最好的选择”,这种倾向会否对新会乃至江门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同时,新会区会城的分质供水也有了新进展,与此前新会区专家委员会41名专家提出的“民用优质山泉水、工用廉价江河水”的分质分片供水建议不同,月初新会城市供水一体化筹建会议上提出的新方案成本大增,城区将有两套管网来供水,三项工程总投资需4.6亿元。如果方案最终敲定,工程成本会否再次转移到消费者身上,导致水价再涨?本报将继续关注。
本报记者独家了解到,新会区在月初区城市供水一体化筹建会议上提出了新方案:城区建成区范围内,实施居民生活与工业用水分网分质供水,居民生活用水由东方红水库每天提供10万立方米,工业用水及其他原供水户用西江水源鑫源水厂水每天10万立方米,关闭江门自来水公司的供水管,工程总投资需4.6亿元。
据悉,工程主要分三项:一是东方红水库引水工程,需要建引水管50公里和加压泵房等;二是在会城新建一个净水厂;三是在城区新增供水管。新会区委书记邓浓乐在会上指出,分质供水是一场饮水变革,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特别是群众对工程成本、水价等方面的意见。据悉,新会区拟公示相关方案,听取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再提交党政班子讨论,争取在春节前敲定,进入设计和施工阶段,同时妥善处理之前向江门购水的协议问题。
分质供水方案一变再变
新会区人大于2003年向区政府提交了分质供水决议案,目的有二:一是解决混合供水造成的市民长期饮用江河下游劣质水影响健康问题,同时也解决工业企业不得不使用水处理成本高的食用水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问题。区政府在2003年底已完成分质供水的可行性研究,为何时至今日仍未实施?对于分质供水方案的一再变更,不少知情人士将之归咎于“利益博弈”。
有专家指出,专业知识和信息的不对称,曾让政府和市民在“分质供水”上未能准确认知,其中一些有意无意的概念混淆难辞其咎。时至今日,还有多少市民对“分质供水”的“分质”理解模糊不清?是否还将其理解为“饮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分质供水?而在“水质”问题上,有说法称,只要对西江和潭江进行深度处理就可达到“欧盟标准”,而实际上欧盟国家有污水排放较严重的工厂早就搬到发展中国家,欧盟的江河水污染物种类比发展中国家少得多,达到欧盟自来水检测标准并不能保证饮水健康,有许多潭江和西江存在的污染物并不列入欧盟自来水检测范围。
而在分质供水的方案变更上,却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2006年,新一届新会区政府为了加快实现新会人民梦寐以求的分质供水,于2007年1月通过50%股权转让的方式引入给中国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促成早日实现分质供水,同时也将其余50%股权由会城镇属改为区属。在2007年1月新会区政府与中国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的股权转让及成立合资水务公司事宜的框架协议中,后者郑重承诺确保“3年内新会城区居民饮用到东方红或万亩、曾坑、鱼山水库等其他水源的优质饮用水,5年内实现新会全区优质供水”。可是,在过去的将近三年时间里,中国水务除了提出6个方案外,项目并无实质进展,对此,中国水务在呈新会区政府的文件中表示,是“区委、区政府、区人大没有确定最终统一的实施方案,使该项目没有实质性进展”。
6个供水方案不具操作性
今年9月,新会区专家委员会专题调研了该区水资源和供水问题,多名参与的专家对中国水务提出的6个方案进行分析,认为6个方案均不具操作性,是分质供水迟迟未能实施的主要原因(详见2009年9月18日本报C01版报道)。
期间,包括工商界在内的新会区热心专业人士集体提出了以下方案:潭江牛勒水厂原来的管网设计是供会城老城区的,西江鑫源水厂原来的管网设计是供新开发区的,因此,引古兜山泉水库水至牛勒水厂处理后主供新会大道以北的老城区,再以专管供应新会大道以南的新开发区的饮用水;鑫源水厂主供新会大道以南的新开发区的工业用水,专管兼供新会大道以北的工业用水大户。此外,古兜山泉水库水用于居民用水后,山下的农田灌溉所需可引潭江水,进行同步协调。这个方案的最大优势就是利用了现有的管网,两大水厂以不同水源供应民用和工业用水,小部分交叉以专管弥补,与月初新会城市供水一体化筹建会议上提出的两套管网供水、投资需4.6亿元的方案相比,投资更少,实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