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2010十问中国服装业
2009年,那些值得记住的声音——
“我国服装行业的数量竞争时代已经接近尾声,以品牌、价值、创新为核心的新竞争时代已经拉开帷幕。”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表示,服装品牌建设已经显示出新盈利增长点,但是内销市场竞争加剧也表明仅在国内打响品牌知名度已经远远不够。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下外需不足,将会给纺织行业出口造成更大压力,但稳定外贸出口依然存在有利条件。国内政策趋于宽松,内需市场趋于稳定,内需将逐步成为确保行业发展的主要支撑。”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天凯在年初对2009年中国纺织经济增长趋势进行分析。
“广大企业务必提高警惕,警惕因国外企业拖欠货款、逃避债务而蒙受巨大损失。受欧美金融海啸影响,部分与国内企业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国外企业已开始出现拖欠款项、逃避债务的现象,对外贸易纠纷增加,诈骗案件也开始暴露。有银行机构就反映,近期服装、电子行业的对外贸易诈骗案件翻倍增加。”
——广东省银监局办公室主任王振中提醒外贸服装企业,来自海外市场的信用风险大大增加。
“这个政策对纺织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肯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因为汇率变化确实让出口企业很难预计,企业好不容易创汇获得一些收入,却由于汇率的波动而损失掉了。现在直接用人民币结算,减少了环节和程序,对企业肯定是有益的事。”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孙淮滨表示,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纺织行业来说是重大利好。
“纺织品服装内销最大的潜力市场还是在农村。从2008年的数据来看,城镇居民每年衣着支出在1000元以上,农村却不到200元,基本上只相当于城镇的1/5左右。”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杨东辉认为,新一轮经济刺激方案出台有望偏向民生和消费,纺织品服装市场将大有可为。
“通过退税率提高,企业可以拿回已经丢失的订单,争取一些新的订单,不至于在这场危机中因支撑不住而先行倒下。因此,保出口已不仅是单纯地保出口份额,更应是保出口企业、保出口产业、保就业。如果在危机中放弃,那么危机过后,中国出口市场的份额将受到冲击,甚至可能会丧失之前的国际贸易地位。”
——山东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赵传香认为,部分行业提高出口退税率,尽管不能改变国际需求萎缩的大环境,但却可以提升“中国制造”的出口竞争力。
“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了正处在转型阵痛期的中国纺织服装业的现实矛盾。主要进口国市场需求萎缩,一些外资企业开始向劳动力更廉价的其他亚洲国家转移,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全行业也迎来了一次难得的产业升级和发展的契机。”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这样看待金融危机下的纺织业。
“欧美采购商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生产量,对企业的设计、加工技术及采购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都有更高要求。这体现在不少欧美采购商不愿意接受单纯配额成本引起的提价,但对于企业增加服务或提高设计水平而使价格上涨这种情况是能接受的。”
——谈到欧美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姜哲表示,明年纺织品出口配额原则上不会变,但在技术层面会有所调整。
“目前中国纺织业正面临着发展中企业的规模、市场份额和创新的集中度走向问题。随着纺织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将是今后5到10年中最重要的基础。”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在某论坛上表示。
“我们常说市场调节有两只手:一只是国家宏观调控有形的手;另一只是市场自身调整无形的手。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这两只手应该各承担多少罪过?”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国际纺联上海年会上提出这一问题。
“产业转移并不是一转就灵,当初东锭西移为什么不成功?原因就在于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设备迁移,而应该是能力的迁移。转移的过程是兼并重组的过程,也是由弱到强的过程,只有淘汰落后产能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徐文英称,在一开始承接产业转移,就要将节能减排作为一项硬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