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尾货市场新赢利点:跨行与复合
随着全国以房地产为主导的经济复苏,一些外贸加工企业开始招兵买马,新一轮“中国制造”开始吹响冲锋号。据有关数字表明,2009年6月份开始,我国60%的外贸加工型企业订单有所增加,最高增幅较2008年第三季度同比增加35%,手工加工类产品则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广东等一些沿海城市外加工企业的劳动力缺口也超过历史同期需求。
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国内加工企业苦练“内功”,在技术革新、创意生产、营销定向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未来无论是“出口”或“内销”产品都会在体量上有新的突破。新商机的孕育而生也必将会吸引国外投资商进驻中国,而服装经营者们的“选择性战略”也会变得至关重要。
中国作为服装、鞋帽的生产大国将会在这场“革新”的复苏浪潮中冲在最前沿,如何处理订单配额、尾货库存、销售网络将成为生产厂家及销售商的巨大考验。国家商务部2009年7月1日执行的国内贸易行业标准《尾货市场经营技术管理规范》是否能成为生产企业处理库存尾货、尾货市场生存的良性发展助推器。
尾货标准定义放宽
尾货货源体量增加25%
“尾货是积压滞销产品而非残次品,尾货市场应与正货市场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在新出台的《尾货市场行业标准》中,商务部不仅明确了尾货的概念,还对尾货的质量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尾货在销售之前必须要进行质量审核准入制度,必须要注明商品产地、生产企业和商户名称。出口转内销形成的尾货,销售市场要统一加中文标识和说明。该标准还对尾货市场的经营环境、设备设施、经营管理提出了相应要求。
从该标准对尾货定义来讲是指“在生产和流通环节中产生的,在功能、安全性等方面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库存积压产品。包括企业订单外生产的产品、由于某些原因取消企业订单的产成品、在流通过程中销售剩余的商品等”。新的定义放大了尾货的概念,不单单指“外贸尾单”,还涵盖了订单外的产成品,比如厂家原单生产完后为了求高利润二次生产的“跟单”,但此类产品一定是在不违背“知识产权”的前提下生产出来的。与此同时,国内一些品牌厂家的库存、商场下架的产品均属于尾货的范畴,这样使尾货的源头存量可能增加了25%左右。
天兰天
全国尾货市场的“晴雨表”
在北京尾货行业鼎盛时期,尾货市场达到15余家,另外还有3家规模超万平方米的大型尾货市场一直处于招商准备之中。但是,大部分尾货市场在开业半年后大都以关门歇业告终,而位于西三环丽泽长途汽车站的天兰天尾货市场(以下简称天兰天)却发展得非常好,占全国尾货批发市场35%的份额,尾货发货能力辐射全国各地,处于西部大开发中的甘肃、山西,位于东北地区的北国服装重镇哈尔滨,都可以看到署有该市场名字的专用发货袋的身影。据该市场管理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8月份,来自石家庄、山西、天津、河北、内蒙、东北等地淘货人超过3.5万人次,近期来自郑州尾货市场的采购团也把天兰天作为尾货的采购基地,来自山西、甘肃、东北等地的尾货采购团正在与该商场高层接洽。
在8月下旬10天的时间里,天兰天一共接待18万人次,8月29日当天接待超过3.2万人次,创今年接待高峰。据悉,10天出货量超过120万件,交易额超过2000万元。市场三层一个体摊位商户单日单笔批发交易额为12万元。借“黄金季”的契机,蜂拥而至的各地游客在游览名胜景点之余也不忘到天兰天里逛一逛,感受一下抢购超低价名牌的亢奋心情。
天兰天开业两年来已经“培养”了500多位百万富翁,个别商户一跃成为千万富翁,也就是尾货行业的大户,即尾货货源持有者。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天兰天却逆势在中国经济这片冻土上掀起了风风火火的造富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