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企业下乡:要做“先锋”不做“先烈”
生意社1月11日讯 2009年年初,国务院就提出振兴纺织工业规划,明确提出要“开拓农村市场”。近一年来,纺织下乡在业界炒得沸沸扬扬。但是热闹的炒作并没有加速纺织企业进军农村市场的步伐。中国纺织业面对相对陌生的中国农村市场,心存许多的顾虑。当然也有一些纺织企业敢为人先,大胆试水纺织农村市场,他们中有的成了先锋,更多的成了“先烈”。关于纺织业进军农村市场,笔者认为在决定之前都应有一番理智的思量以下几个问题。
国家尚无政策支持纺织下乡
随着“家电下乡”的展开和“汽车下乡”措施的出台,纺织服装业内也出现了呼吁“纺织下乡”的声音。2009年2月初国务院通过的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开拓农村市场”,这一导向也刺激了纺织行业内更多关于“纺织下乡”的想像。但是,纺织企业必须明白的是:到现在2010年,国家也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纺织下乡。商务部商贸服务管理司副司长门晓伟曾明确表示,目前尚无纺织品下乡计划,对纺织服装行业而言,受原材料成本等因素影响,纺织品价格相当便宜,目前来看暂时没有通过向农民提供补助来促进纺织品服装消费方面的必要。更深入的理解就是,我们的纺织企业希望的像“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这样的国家支持补贴政策是凭空想象的,子虚乌有的,国务院不可能出台相关的补贴支持政策。
那么为什么在国务院通过的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计划中明确提出开拓农村市场呢?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正值金融危机,是包括纺织业在内的各行业发展最艰难阶段,为了响应国家提倡内销,开拓国内市场的号召,才有了这样的提法。同时,因为中国纺织业长期外销,国内市场相对开发不足,这一提法也确实是有科学依据的。中国的城市纺织服装市场相对于农村而言,已经相对饱和,而农村试产则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市场需求。
对于政策支持,业内人士有不同的看法。第一纺织网总编认为汪前进认为,纺织服装应该下乡,国家应当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他认为,纺织品服装内销最大的潜力市场在农村。如果把用于补贴出口退税的几十个亿拿来补贴给纺织品,就像家电下乡那样,效果可能更直接、更明显。提高出口退税等减负政策只是让出口企业有了更多的降价空间,并不能创造外部需要,并且退税的利润大部分很可能补贴给了国外客户。近百亿的出口退税,如果用来发放消费券,虽然也不是挽救经济下滑的“治本之道”,但其效果显然要优于扩大投资与提高出口退税。
纺织农村市场需求正扩大不能无视
许多人认为“纺织下乡”难以成效,因为农村穷,同时农村早已存在服装集中的农贸市场,要想仿效“家电下乡”的做法实施“纺织品下乡”,来扩大农村内需市场,难以起到明显作用。但笔者认为,长期以来,中国纺织企业也许低估了中国农村市场对于纺织品的消费能力。今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的帮扶之下,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有了较大的提升,直接带动了他们的消费水平的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大批涌入城市的年轻的打工者,把城市的服装流行风尚带回了农村。农民在吃饱穿暖之后,已经有了更为高级的需求,也就对于服装等纺织品的品牌以及时尚的追求。但是,因为各大纺织服装品牌在三、四线城市设立的店铺较少,他们的这种需求难以满足。
同时,相对于城市市场,农村市场可挖掘的潜力是让人惊叹的。
现阶段我国居民家用纺织品的消费仍以城镇市场为主,消费量呈现快速的扩张,且以刚性消费需求为主,需求弹性相对较小。据测算,目前我国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7%,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纯收入年均增长4.4%。预计今后几年,城乡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年平均增长7.4%。随着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农村市场有望成为纺织品消费的主要增长点。有关部门估计,农村市场蕴含了接近8000亿元的服装内销规模。纺织品服装内销最大的潜力市场还是在农村。从2008年数据来看,城镇居民每年衣着支出在1000元以上,农村却不到200元,基本上相当于城镇的五分之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