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关税诱惑 中国鞋企谨慎下南洋
中国企业:暂还顾不上东盟市场
要燃起企业对东盟的热情,除了政府的鼓励,还需要时间。
印尼企业想象随着自贸区的实施,中国企业将大举南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现在还没时间(考虑东盟市场)。”东莞市皮革鞋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灼良说。
目前最让王以及东莞鞋业企业操心的是,怎么压缩因金融危机而导致的输往欧美市场积压的库存。他预计今年下半年出口能完全恢复,届时库存能基本消除,生产可以重新启动。而在中国的春节前,是中国的生产商们最繁忙的时刻,“根本没有精力去考虑东盟市场。”王说。
即使政府鼓励也暂时点燃不了企业的热情。不久前,广东省政府就在广州召开了大会,动员广东企业走进东盟。而东盟国家的政府官员也一批又一批地来中国招商,然而,王灼良发现,至少东莞的皮革鞋业企业还没怎么被说服。“大家目前最紧张的事情还是保生存,努力从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他说。
另外,他们现在主要还是盯欧美市场,东盟的市场相对没有美欧市场标准,中国生产商对于东盟市场的法律法规、品牌、文化等情况也都不了解,“还需要一点点做功课,需要一个过程”。
印尼反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也包括家具行业。广东是中国家具的出口重地。不过,据广东名家具俱乐部执行秘书长王猎介绍,东盟市场规模小,比不过欧洲、美国市场,还有年产值达4000亿的中国市场,“中国家具企业目前主要精力还是集中在做国内市场上。”
王猎曾经去东南亚考察过,发现那边的市场总量不大。另外,由于气候不同,中国企业的许多产品根本无法直接销售到东盟市场,“我们有些用在室内的橡木产品,到那边都变成了户外家具”,要想开拓东盟市场,要求中国企业还必须专门研究市场,调查并设计特定的产品才行,“但中国企业目前很少有专门针对东盟市场的调查和研发。”
挑战:制造中心或南移东盟
目前,印尼的劳动力成本只相当于中国的三分之一。
而在家具行业,中国企业认为,倒是来自东盟的进口将对中国市场造成深刻影响。
目前在中国家具市场中,高档木材十分珍贵。以“黄花梨”为例,中国海南产的最好,其次是越南、缅甸出产的,再次是非洲出产的。目前在我国市场上,海南的木材早就采伐光了,大部分都是来源于非洲的,只有十分高档的产品能用上越南和缅甸的木材。
另一方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很有可能加速家具制造中心以及服装、鞋业制造中心,由中国向东盟国家转移的趋势。
世界家具制造中心最早在欧美,上世纪70年代初转移到台湾,在1975年前后,台湾弹丸之地的产能竟然能成为世界第一。而在1970年代末则从台湾转移到了东南亚。而从1980年代末,台湾、东南亚、香港的家具制造者们纷纷转移到了中国大陆。而最早从4年前开始,家具制造商们开始有了从中国大陆向越南、孟加拉等东南亚国家继续转移的趋势,但转移的总量还非常少。
转移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土地等成本的上升。目前,印尼的劳动力成本只相当于中国的三分之一。
此外,国际市场壁垒也加速了这种产业转移。2003年,美国第一次对中国木制家具产品反倾销,一些台湾家具企业开始转战越南。
中国:多予少取
在谈判中,中国首先是开放了自己的市场。
在面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问题上,中国政府一直以来的原则都是“多予少取”。
在与东盟近10年的谈判中,中国秉承逐步开放,分别对待的原则,首先是开放了自己的市场,让来自赤道上东盟国家的水果进入中国,让东盟国家尝到了一体化的甜头,之后再一步步推进。
即使是自贸区实施之后,印尼学者还是在当地媒体上建言,中国应该扩大对东盟资源产品、海洋水产品、农产品的采购,多次组织采购团;也可以组织企业扩大在东盟的投资设厂,解决当地就业,不断让东盟国家感受到“早期收获”,看到自贸区带来的实际利益。
“虽然有中国产品的冲击威胁,但同时还面对中国巨大市场的吸引,就像‘囚徒困境’的道理一样,印尼工商界和政府恐怕都不甘心单独退出。”宋颖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