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价高企 “保纺企”路在何方
生意社1月27日讯 受2009/2010年度国内棉花产量大幅减少的预期推动,国内棉花报价出现持续快速上涨。郑棉期货指数从去年9月初的13200一线涨至前期最高接近17000,涨幅接近29%。新棉花年度以来国内棉价的快速上涨主要受国内棉花产量大幅下降、中间商囤积投机、市场资金充裕、通胀预期不断增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2009年下半年以来,在资源短缺和资金推动双重因素的影响下,国内棉花价格一路走高,而纺织行业产品由于产品差异性不强、价格竞争力弱,出厂价格难以同步向下游传递,对我国纺织工业的效益带来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新棉收购逐渐接近尾声,市场对国家政策由"保棉农"逐渐向"保纺企"转变的预期也不断增强。但由于2009年政府采取了大规模的抛储和发放进口配额的措施来抑制棉价,使得2010年的政策调控空间非常有限。
棉价高企
从9月开始进入新的棉花年度,受2009/2010年度国内棉花产量大幅减产的预期推动,国内棉花报价出现持续快速上涨。中国棉花328级指数报价从去年9月初的13000元/吨一路上涨至年底的14900元/吨附近,上涨了近1900元/吨,涨幅达到14.6%。新棉花年度以来国内棉价上涨速度加快,主要受国内棉花产量大幅下降、中间商囤积投机、市场资金充裕、通胀预期不断增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纺织企业首当其冲
自去年9月份以来棉花价格接近15%的上涨幅度使得纺织企业面临着很大的成本压力,原料价格的上涨让利润空间本来就微薄的纺织企业日子更加难过。纺织企业虽然可以对棉纱的出厂价格进行调涨,但由于下游纺织服装业在出口受困的情况下普遍不景气,所以对棉纱价格也不敢提价太高。目前他们生产的棉纱、坯布价格的涨幅只约为棉价涨幅的一半,利润空间已经很小。
面对利润空间的收窄,纺织企业通常采取的对策是在产品结构上进行调整,多做一些高档次的产品,从而使得利润空间相对扩大,抵消部分成本上涨的压力。在原材料品种上,也会做些调整,少用些棉花,多用点化纤。虽然今年原油价格也在不断上涨,但化纤产品涨幅相对较小,为纺织企业调整原材料提供可能。
相对于纺织企业承受的压力来说,棉价上涨对下游服装企业的影响相对间接,影响也相对较小,因为纺织企业已经替他们消化掉了一部分压力。对服装生产商而言,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不大时,一般不会轻易提高定价,因为主导服装定价的往往是品牌定位,品牌定位决定价格,原料因素在定价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除非其成本大幅波动。
国家频频出手抑制棉价
就我国的棉花产业政策取向而言,通常随着形势的变化会不断调整。首先是在棉花集中上市期间要防止棉价过分下跌,以保护棉农利益,保持棉花种植面积的相对稳定;二是要保证下游纺织用棉的需求,防止棉价过分上涨。截止到目前,2009年度棉花采摘工作已经基本结束,自9月新棉上市以来,籽棉收购价格一路攀升,应该说"保棉农"的政策效果已经实现,随后市场一直也有"保纺企"的系列政策将在新棉收购后期陆续启动的预期。截止到目前,国家实现"保纺企"的目标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抛售储备棉,二是增发进口棉配额。
继2009年5月22日轮出152.3万吨、8月14日增加轮出60万吨储备棉后,国家又于11月19日继续出库销售50万吨储备棉,整个2009年共出库储备棉达到262.3万吨。此外国家还于2009年12月底一次性发放189.4万吨进口配额,包括入世承诺的进口关税配额89.4万吨和滑准税进口配额100万吨。按照惯例,国家发改委通常是在当年年底或次年年初发放一批89.4万吨的关税内(1%的税率)配额,此后根据市场需求在次年4月前后增发一次滑准税配额作为补充。但今年为保障下游企业用棉需要,提前发放了滑准税进口配额部分。
由于抛储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中间商囤棉投机行为,这使得棉花市场价格涨势并未得到有效抑制,尤其是在去年9月份的抛储过程中,由于中间商的大量抢购囤积,使得抛储价格大幅飙升,并带动期货和现货价格大幅上扬。而从去年12月底以来棉花期现价格走势来看,进口配额的大量发放也并未使棉价承受多大压力,现货报价仍在持续上调,而期货价格则在配额宣布发放后的一周左右创下了期棉上市以来的历史新高。
后期政策调控空间有限
目前国储库中2008/2009年度国储棉还剩余108万吨,陈棉剩余量在50万吨,国储资源总量在160万吨。除去正常的保有量100万吨,剩下的国家可供抛储的量约为60万吨,而且考虑到随着经济不断复苏,后期下游消费可能有较为明显的恢复,因此我们认为2010年上半年国家继续增加抛储的可能性不大。此外,进口配额方面,由于目前近190万吨的进口量基本接近正常水平,也基本可以弥补本年度的供求缺口,除非后期下游消费明显增加,否则2010年国家再增发配额的可能性较小。此外,目前国际棉花价格也处于持续上行之中,进口棉利润空间相对有限,增加的进口配额多大程度上能真正为纺织企业获取,进口增加将推动外棉上行进而对国内棉价形成一定支撑,以上几点也是国家必需考虑的问题。
目前来看,期望后期棉价出现回落,进而缓解下游纺织企业的困境只能寄希望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新疆棉运输问题解决;其次是宏观经济政策发生转变,期棉价格调整,从而引起中间商恐慌性出库商业囤棉。
受铁路运力紧张的影响,前期大量新疆棉无法运往内地,后期如果运力得以恢复,大量新疆棉发往内地,短期内棉花供给的大量增加或将对棉花价格上涨产生一定压力。
2009/2010年度以来棉花价格持续上涨,使得绝大多数棉企看好后市,惜售心理明显增强,导致2009年棉花供应主要依靠储备棉抛售,新棉并未大量上市。据中国棉花网记者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山东、河北等地绝大多数棉企有存棉且量较大,此外,国储抛售的棉花中也有相当一部分被中间商竞拍后囤积起来。有前期大量囤棉的中间商透露,其抛售的现货目标价位在16000,按照期现货之间1000元的价差估算,当期货价格接近17000的价位时,市场上或将有大量的棉花资源涌现。此外,由于目前中间商也大多参照期货盘面经营现货,当棉花期货价格受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出现回调时(如本周二央行宣布提高存款保证金率),将会使得中间商恐慌心理增强,或从一定程度上增加棉花的出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