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鞋服行业吹捧欧美机械
生意社1月29日讯 经济形势还不容乐观,应对用工成本走高,扶持企业更新设备,帮助企业实现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的共同呼声。引进先进设备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现状:纷纷重金购买进口设备
“一台经编机降价6万元,一次性从江浙购进9台,设备货款一下子省下54万元。”华宇织造公司负责人柯文新告诉记者,机械设备普遍降价,给企业更新设备创造好机会。
有更多的企业将触角伸向国外,瞄准更为精良的欧美机械设备。泉州企业牵头的福建省27家纺织服装、鞋类企业累计采购德、意、日等国先进的纺织、鞋类等机械3000多台,金额达6000万美元。
在虎都服饰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看来,拥有世界先进的设备,是生产出优质产品不可缺少的因素。砸下9600万元打造数码化西裤生产线,就是为了实现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创新科技产业转变。
通过调研,市政协委员、泉州市科技局副局长刘艺华发现,泉州地区形成了较为发达的纺织、服装、制鞋、食品、石材等工业,年产值近2000亿元,而每年设备采购金额达数十亿元。
建议:低成本快速“武装”自己
省人大代表、天广集团董事长陈秀玉表示,投入设备,可以大大提升生产效率。南安一家水暖龙头企业从意大利引进全智能生产线,实现从五金毛坯到成品过程全部自动化。“机器人”取代人工进行打磨和抛光。一个“机器人”的工作量相当于30个工人,产品的质量更高,稳定性更好。
市政协常委、福诚(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宏楠举例强调设备创造效益。同样用8小时生产15000匹布,如果没有自动裁剪机,需要2000平方米车间容纳约60个工人进行裁剪。而引进一台自动裁剪机,只要5人即可完成同样工作。
市政协委员、宏远集团副总裁陈苍松认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除,这使得国外设备生产商的境遇并未好转,为泉州企业购进设备提供了议价空间,加上增值税转型,泉州企业可以借机实现设备更新、产业提升,为做强做大积蓄力量。同时,新设备需要配齐“新人”。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最终还得靠人操作。在众多行业,已经出现企业自己办的商学院、营销管理学院等各种形式的内部培训机构,为员工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
当然,是否引进先进设备,除了资金实力外,也需要企业具备战略性眼光。
- 纺织企业用工成本上涨知多少 (09-28 11:26)
- 如何让服企用工不再“慌”? (03-04 08:13)
- 杭州超94%企业对“机器换人”有需求 (06-18 08:26)
- 高棉价、融资贵等问题制约棉纺织企业发展 (03-20 08:47)
- 南通九成企业上调工资 但一线岗位将长期缺工 (02-25 09:01)
- 用工需求6万不比去年少 异地招工缓解企业吃不饱 (02-25 08:59)
- 3470个岗位仅来了3000名求职者 (02-21 08:37)
- 余杭马年招聘会出现新动向 部分企业用工需求减少 (02-20 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