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企业应对用“招工难”有三“宝”
近日这家企业公布财报,也反映了自身的信心。根据财报,公司2009年营收增长44.8%,预计2010年全年度出货量将达750-800MW,相当于88-100%的增长幅度。而根据海关的统计资料,仅在今年1月,天合光能出口就达1.2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329%。
邹西原告诉记者,这都得益于公司加大技术研发。天合光能在2009年就与南京大学一起合办企业院士工作站。目前,来自南京大学的11名博士、教授以及天合光能技术发展部的全体成员正在参与研究工作。而在今年1月份,国家科技部也批准了以天合光能为主体,建设光伏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这将是华东地区首家光伏技术领域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而现在天合光能的技术已经拿到了TUV等多个认证。
邹西原说,所有这些努力都将加快天合光能进行产学研合作,引导高端人才向企业聚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到服务导向型转变,因此他对今年完成订单很有信心。
常松集团也同样是加大技术研发,总经理杨建强告诉记者,公司现在开发出0.17MM至0.27MM间多种规格的工程薄板新品,同时获得了多项提高生产效率的专利,成功抢占了东南亚市场和南美洲市场,今年头两月,常松集团的外销单已占到总产能的15%,同比增长10%,实现销售1000余万美元。
杨建强说:“面对现在招工难的形势,我们唯有加大技术研发,提高生产效率,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对廉价低端劳动力的依赖,实现转型升级。”一树百获:以前是“简单利用劳动力”,现在是“开发人力资源”
和其它公司侧重在‘技’和‘酬’上下功夫相比,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商仁宝集团就有所不同。仁宝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明兴告诉记者:“我们重点在‘人’字上做文章。去年第四季度公司笔记本发货量为410万台,我们预计今年第一季度发货量将与前一季度持平。虽然招工吃紧,但仍可稳住订单业绩。”
这家公司想出了不少应对用工荒的办法。比如,为留住老员工,公司建立薪酬增长机制,将生产线员工的薪资调涨15%左右;为增加新员工,公司给老员工开“中介费”,凡是给单位带来一位求职者,一旦该求职者被单位录用,并工作满3个月,那位老员工即可获得300元的奖励。
但是这还不是该公司最主要的法宝,真正让仁宝集团信心倍增的是它与江苏泗阳、四川广元等10多个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建立的校企合作方式。比如泗阳霞飞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与仁宝集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后,就陆续有13个班级的600多名电子、机电、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到公司实习,预计今年就将有300-400名学生进入仁宝集团。
在仁宝集团的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了许多18岁左右的技校学生正在忙碌。来自江苏泗阳的陈青告诉记者,自己从技校毕业之后,就来到江苏昆山,现在已经有5个多月了,公司安排了师傅带他,并且公司也定期组织他们在“仁宝人才培训中心”进行系统理论学习。
陈青对此很满意:“在这里,我们每个月可以拿到2000元左右,另外我还可以学到一技之长,我们将成为有用的产业人才,而不只是简单的出卖劳动力。毕竟将来我还想有自己的发展。”
徐明兴告诉记者,仁宝集团不光与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建立了校企合作方式,而且还与西安交通大学等名校合作开设了西交仁宝大学班,100名员工在大学班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继续学习,专业有计算器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专业,其中三分之一的学员则晋升到了课级以上职位。
对此,徐明兴解释到:“转型升级不是口号,企业转型升级的第一要务是人的转型升级。”
这一做法让许多公司员工非常振奋,他们在工作岗位上也更加努力,尤其是年轻人。陈青告诉记者,没想到走上工作岗位后,还能有这么多珍贵的学习机会。他将努力工作,争取进入大学班学习。
校企合作,办培训班、大学班,这些都是“烧钱”的事,可徐明兴并不这么认为,他说:“这是一项投资,我们是在开发人力资源,只有这样劳动密集型企业才能有长远发展。”
仁宝的理念也得到了马卫东的认同,他告诉记者,冲电气软件技术(江苏)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高起点化,并注重引进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方式。公司90%的员工都曾经接受时间不等的业务培训。就拿一项小小的日语培训来说,公司就投入了大量的成本。公司刚成立时会日语的员工不多,后来我们坚持给每位员工提供每天一小时的免费日语培训,现在公司里半数以上的员工拥有了不同等级的日语证书。
冲电气软件技术(江苏)有限公司的员工陈德良告诉记者,“我们在公司员工有归属感和良好的发展空间。”马卫东说:“古人说,一树百获,比喻培植人才能长期获益,现在我们开发人力资源,不仅能留住人才,还能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转型,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