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苏南企业应对用“招工难”有三“宝”


http://www.texnet.com.cn  2010-03-08 09:00:06  来源:新华网 收藏

  近日这家企业公布财报,也反映了自身的信心。根据财报,公司2009年营收增长44.8%,预计2010年全年度出货量将达750-800MW,相当于88-100%的增长幅度。而根据海关的统计资料,仅在今年1月,天合光能出口就达1.2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329%。

  邹西原告诉记者,这都得益于公司加大技术研发。天合光能在2009年就与南京大学一起合办企业院士工作站。目前,来自南京大学的11名博士、教授以及天合光能技术发展部的全体成员正在参与研究工作。而在今年1月份,国家科技部也批准了以天合光能为主体,建设光伏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这将是华东地区首家光伏技术领域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而现在天合光能的技术已经拿到了TUV等多个认证。

  邹西原说,所有这些努力都将加快天合光能进行产学研合作,引导高端人才向企业聚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到服务导向型转变,因此他对今年完成订单很有信心。

  常松集团也同样是加大技术研发,总经理杨建强告诉记者,公司现在开发出0.17MM至0.27MM间多种规格的工程薄板新品,同时获得了多项提高生产效率的专利,成功抢占了东南亚市场和南美洲市场,今年头两月,常松集团的外销单已占到总产能的15%,同比增长10%,实现销售1000余万美元。

  杨建强说:“面对现在招工难的形势,我们唯有加大技术研发,提高生产效率,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对廉价低端劳动力的依赖,实现转型升级。”一树百获:以前是“简单利用劳动力”,现在是“开发人力资源”

  和其它公司侧重在‘技’和‘酬’上下功夫相比,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商仁宝集团就有所不同。仁宝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明兴告诉记者:“我们重点在‘人’字上做文章。去年第四季度公司笔记本发货量为410万台,我们预计今年第一季度发货量将与前一季度持平。虽然招工吃紧,但仍可稳住订单业绩。”

  这家公司想出了不少应对用工荒的办法。比如,为留住老员工,公司建立薪酬增长机制,将生产线员工的薪资调涨15%左右;为增加新员工,公司给老员工开“中介费”,凡是给单位带来一位求职者,一旦该求职者被单位录用,并工作满3个月,那位老员工即可获得300元的奖励。

  但是这还不是该公司最主要的法宝,真正让仁宝集团信心倍增的是它与江苏泗阳、四川广元等10多个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建立的校企合作方式。比如泗阳霞飞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与仁宝集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后,就陆续有13个班级的600多名电子、机电、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到公司实习,预计今年就将有300-400名学生进入仁宝集团。

  在仁宝集团的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了许多18岁左右的技校学生正在忙碌。来自江苏泗阳的陈青告诉记者,自己从技校毕业之后,就来到江苏昆山,现在已经有5个多月了,公司安排了师傅带他,并且公司也定期组织他们在“仁宝人才培训中心”进行系统理论学习。

  陈青对此很满意:“在这里,我们每个月可以拿到2000元左右,另外我还可以学到一技之长,我们将成为有用的产业人才,而不只是简单的出卖劳动力。毕竟将来我还想有自己的发展。”

  徐明兴告诉记者,仁宝集团不光与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建立了校企合作方式,而且还与西安交通大学等名校合作开设了西交仁宝大学班,100名员工在大学班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继续学习,专业有计算器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专业,其中三分之一的学员则晋升到了课级以上职位。

  对此,徐明兴解释到:“转型升级不是口号,企业转型升级的第一要务是人的转型升级。”

  这一做法让许多公司员工非常振奋,他们在工作岗位上也更加努力,尤其是年轻人。陈青告诉记者,没想到走上工作岗位后,还能有这么多珍贵的学习机会。他将努力工作,争取进入大学班学习。

  校企合作,办培训班、大学班,这些都是“烧钱”的事,可徐明兴并不这么认为,他说:“这是一项投资,我们是在开发人力资源,只有这样劳动密集型企业才能有长远发展。”

  仁宝的理念也得到了马卫东的认同,他告诉记者,冲电气软件技术(江苏)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高起点化,并注重引进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方式。公司90%的员工都曾经接受时间不等的业务培训。就拿一项小小的日语培训来说,公司就投入了大量的成本。公司刚成立时会日语的员工不多,后来我们坚持给每位员工提供每天一小时的免费日语培训,现在公司里半数以上的员工拥有了不同等级的日语证书。

  冲电气软件技术(江苏)有限公司的员工陈德良告诉记者,“我们在公司员工有归属感和良好的发展空间。”马卫东说:“古人说,一树百获,比喻培植人才能长期获益,现在我们开发人力资源,不仅能留住人才,还能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转型,一举两得。”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招工  缝纫工  用工  形势分析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