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 特稿:六大挑战考验2010“关键之年”
生意社3月8日讯 2010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时期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如何做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是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商讨的重要内容,各界关注。
过去的一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场重大考验中,我们既取得了显著成果,又积累了在复杂环境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经验。
展望未来,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和挑战交织。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正确判断形势,提出增强忧患意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大成就。
挑战一:宏观调控面临“两难”考验
如果说2009年是新世纪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那么2010年将是国内外形势更为错综复杂的一年。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显现,检验着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也给政府的调控能力带来挑战和考验。
2月25日起,我国大中型金融机构将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一个多月内的第二次上调。这一举措的运用,是货币政策应对新形势的灵活之举,也凸显出当前调控面临的两难:一方面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另一方面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政策微调。
“如果不适当收缩贷款,未来价格上涨压力会进一步加大;如果收缩节奏把握不好,又可能带来企业融资难和经济下滑的风险。在抑制流动性过剩的同时,尽量不对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这是对货币政策决策上的巨大考验。”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说。
事实上,不仅货币政策,我国整个宏观经济调控都将面临两难挑战。就经济刺激方案而言,过早的退出可能造成前功尽弃,甚至使形势发生逆转;而在经济回升之后不作适当调整,又可能加剧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等原有矛盾,带来通胀压力加大等新问题。正基于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处理好保增长、调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一方面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同时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毫无疑问,2010年的宏观调控形势将更为复杂。
中国经济正逐季向好,但经济的好转不等于就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目前的经济发展、企业运行,更多还是靠政策的支持,缺乏内在的动力和活力。“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面临的问题依然十分复杂,面临的调控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指出。
从支撑经济增长的主力--投资看,与去年相比,今年的投资力度虽然不减,但其内涵却要发生变化:更加重视发展社会事业,更加重视技术创新,更加重视节能减排,更加重视启动民间投资。其背后蕴涵的,是宏观政策在着力点上的悄然变化。
“2010年中国经济面临的调整,既有经济发展结构上的调整,也有经济刺激计划进退把握的调整,其中充满变数。”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说。
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和运用,往往会带来一定的调控成本,凸显出政策两难的局面。“相机抉择非常关键。就当前而言,怎样根据经济形势权衡利弊,做出科学选择,是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难点所在,这就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挑战二:外部环境孕育潜在风险
中国经济正在以骄人的表现企稳回升。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的外部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既面临新的战略机遇,也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经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重新走向全面企稳回升的道路必然缓慢而复杂。另一方面,愈演愈烈的贸易保护以及新近爆发的一些国家债务危机又为未来的复苏蒙上阴霾。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到目前为止二十国集团成员为应对危机承诺的各类经济刺激计划涉及的资金总规模已超过10万亿美元。这些措施虽然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带动经济反弹,但这种反弹很大程度上是政府驱动型。全球经济复苏仍然缺乏内生性。
同时,欧元区的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主权债务问题已成为全球的重要关注。“如果欧洲债务问题继续发展下去,欧洲经济可能难以真正复苏,甚至不排除震荡下行的可能。”中国社科院世经所研究员郑联盛说。
伴随着美国与欧元区不断走高的失业率,发达国家消费者过度消费--这一支撑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旧模式已经动摇,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正面临深度调整,中国经济的外需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危机时期,贸易保护主义都呈上升态势。经历了这次危机之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已被公认为今年最突出的国际贸易问题。奥巴马公开宣称,美国要“五年出口翻番”。国际上甚至出现一种论调,认为全球化已经过度,市场商品的供给应该在合理的半径范围之内。
这些声音的背后,实际上是在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制造不利的贸易环境,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
挑战三:“三驾马车”亟待“三轮驱动”
2009年中国经济以8.7%的增速全球“一枝独秀”,然而仔细分析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发挥的不同作用,存在的问题值得重视。
在8.7%的经济增速中,投资拉动了8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92.3%;消费拉动了4.6个百分点,贡献率为52.5%;净出口拖累了3.9个百分点,贡献率是负44.8%。
“看得出,这样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靠政府扩大投资的政策拉动,消费不旺,经济真正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市长赵建才坦言。
在国际金融危机“黑云压城”的特殊时刻,投资特别是政府投资发挥了对中国经济增长拉动最直接、见效最快、效果最明显的特殊作用,投资“急先锋”为“保八”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无论是投资还是出口,甚至是二者的组合,都无法拉动中国经济的持久、协调、健康增长,这已经为实践所证明,也成为危机后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