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服装企业再现“招工难”产业转型成关键
生意社3月23日讯 从浙江考察回来的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日前在2010年中国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金融危机后,行业复苏所呈现的V字型反弹,使博览会的展位早在2009年底便全线爆满,参展企业可谓一地难求。
“作为行业发展的‘晴雨表’,CHIC2010的崛起态势反映出中国服装业已全面复苏。”蒋衡杰满面喜气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刚刚在苏浙沿海城市见到的一幕——服装企业‘招工难’。
蒋衡杰说,现在杭州的服装企业老板已经将工人的工资开到了3000元,再也不是当年的500-800元,在杭州,甚至1500元也已经没有人干了。更有意思的是,现在的打工者有很多都是80后、90后的孩子,他们来找工作,首先就问“宿舍有没有空调,有没有网线和热水器?”,他们更不愿意加班。“目前很多私企老板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待新一代的打工者再也不能像老一辈打工者一样。年底放假前,老板们就跟工人说,你们过完年早点回来,把家里愿意出来的亲朋好友也带来,你们的薪水可以涨10%至20%.”蒋衡杰描述此情此景时面带微笑:“其实,这是因为出口回暖之后老板们的订单大幅增加了。”
今年以来,随着经济企稳回升,不少服装企业的订单量迅速增加,于是“用工荒”开始波及服装生产型企业相对集中的长三角、珠三角。有分析人士认为,表面上看,经济回暖、订单回升是此次招工难的导火索,但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与劳动强度不成正比的低廉工资,对农民工越来越没有吸引力。另有人士分析认为,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富裕沿海地区当前“用工荒”的部分原因还在于重庆、武汉、南昌等二线内陆城市的建设热和快速经济增长。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表示,“招工难其实说明了整个产业正在进行着淘汰落后产能、逐步转型升级的变化。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廉价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已经不符合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
孙瑞哲说,“结合专业人才就业难的局面,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整个产业都需要进行升级,大量引进高端人才。过去很多企业忽略这一点,觉得成本太高,一味招很多普工大量生产廉价产品、薄利多销,这么做是不具备可持续发展性和竞争力的。而促进整个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对企业、对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消费市场均有利的明智之举。”
- 加强政策引导 破解纺织企业用工荒 (03-16 08:16)
- 东部城市节后招工难加剧 “新常态”倒逼企业转型 (03-11 08:56)
- 广东服装厂月薪6500元免费住宿仍难招工 (03-09 08:34)
- 虎门服装企业节后用工缺口大 招工多打“温馨牌” (03-06 08:23)
- 年后招工:荆门纺织制衣制鞋企业最缺人 (03-05 08:11)
- 用工荒再现广州:节后服装市场招工难 (03-04 08:14)
- “用工荒”难题难在哪儿? (03-17 08:57)
- 纺织业遭遇招工难:涨薪10%对求职者无吸引力 (03-04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