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中国:中国服装业的发展路迹
生意社5月19日讯 由于国际与国内市场大环境的急剧变化,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服装业需要在新的经济格局中把握大势,厘清责任
危机暴露问题
“金融危机给中国服装业创造了再次腾飞的机遇,同样也暴露出中国服装企业的不足之处。”在今年两会期间,波司登股份公司董事长高德康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表示。
在他看来,我国服装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将面对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发达国家研发设计标准为核心的价值链高端,二是周边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逐步积累的土地资源人力发展的优势,三是环保资源,土地等越来越严格的标准和快速提升的劳动力成本。
而在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看来,中国服装业目前还存在四大潜在问题。
目前,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现实与国际市场定位方面存在加工能力与议价能力不匹配;加工数量与品牌数量不匹配;产业规模与国际影响力不匹配;出口全球占比与出口渠道地位不匹配;产品生产能力与科技创新能力不匹配。
蒋衡杰表示,“我国服装行业亟待在国际供应链位置、国际品牌拥有和影响力、国际服装科技领先等方面提高国际地位和话语权。”
同时,目前国内梯度转移仍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意愿不强、对转移的效果多存疑虑,转移行为多属于试探性转移,而非企业战略部署,造成转移质量不高,转移缺乏主动性和稳定性。内地承接转移地区,招商在前、规划在后,承接转移缺乏长期的、明确的目标和目的,对行业的服务和产业链配套能力比较低。
另外,我国服装业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科技、文化、商业等领域基础积累比较薄弱,造成行业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都比较弱。另外,产业链创新机制缺乏上下游联动通路,使得产业链对服装行业的创新支撑作用下降,也提高了服装业创新成本。服装科技、管理等专业培训和教育较为落后,最新的、前沿的创新理念、科学技术、营销管理模式无法快速在业内传播,拖滞了服装行业创新步伐。
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动力和保障之一,而人才匮乏一直是困扰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我国服装行业的工艺技术、管理营销、设计研发等软科学领域发展起步比较晚,人才孵化缺乏氛围。人才资源不足使得行业的科技创新、品牌创新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足使得行业“软科学”进步步伐缓慢,陷入了人才与创新、创新与科学进步、科学进步与人才培育的“人才——创新环”的不良循环状态。
“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从表面看体现在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但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在今年中国服装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
他指出,新形势下要保持纺织服装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尽快实现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根本转变必须认清我国服装业在国际竞争中所处的市场环境,产业地位,竞争优势和自身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