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华源:多样化“通往塔尖”
生意社9月15日讯 2003年成立的德州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时只有12万纺锭,但正是这样一家规模不大纺织企业在7年的时间里,为登上发展的高峰,实施“多样化”战略,持续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产品,如今已缔造出相当良好的业绩。目前,公司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投资总额已达4.5亿元,占地12万平方米。在“2008-2009年度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中,名列第95位。
“利器”:现代纺企必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装备的先进程度尽管不是衡量一个企业实力的充分条件,但却是必要条件。”华源副总经理李向东说。
华源对生产设备的重视从其巨资投入就可以看得出,自2008年以来,相关投入已达到3400多万元。先进的生产设备对保证企业产品质量起了巨大作用。一流的生产设备带来的不仅仅是产品质量的提升,更是保持在市场竞争中不败地位的“后盾”。在华源高层看来,一个现代企业如果连精良的装备都没有,那么说它如何如何厉害,说破天也不相信。
华源现有环锭纺6万枚,紧密纺6万枚,8台日本村田产涡流纺。清梳设备采用郑州宏大清梳联;并条工序采用“宝花”FA322B型自调匀整并条机;细纱引进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紧密纺细纱机;络筒机引进村田NO.21C型,该设备配备乌斯特2型电清,性能可靠确保成纱质量稳定。可生产16s~100s各种普梳纱和精梳纱,产品品质均达到2007年新版乌斯特公报5%水平。
“在我们看来,产品质量不仅仅是达到国家标准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而已,而是要让客户打心眼里喜欢、满意。”李向东表示。为了提高成纱强力,降低毛羽量,华源在普通环锭纺的基础上,成功开发出“锦密纺”纺纱技术,并注册了专利。
在先进设备的支持下,许多新纤维应运而生,并给企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天竹纤维即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天竹纤维是一种利用竹子制造而成新型纤维素纤维,它由河北吉藁化纤有限公司研究成功。这种行为不仅保持了竹子原有的抗菌、抑菌的功能,而且织物的手感非常好、吸湿透气性能也较佳,还有较好的抗击紫外线功能。
华源高层相当推崇天竹纤维的应用前景。因此,从2003年公司成立开始,华源就投入力量进行天竹纱线的研发,到目前为此,成果已相当丰硕,研发成功纱线品种100多种,并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适合企业自身的天竹纱线织造工艺。凭借高质量的天竹纱线产品,目前,华源的产品已成功打入亚洲、欧美等世界各地市场。耐人寻味的“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
“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是华源的第一大特色,也是“经营圣经”。作为华源一贯秉持的经营方针,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模式的形成其实也是为“市场所逼”。
专业人士指出,当前,纺织业市场需求正在快速变化,产业升级的号角也跟着吹响,纺织企业如何才能从容自若的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混纺的力度和速度也在不断推进和加强,那些走传统的单一化路线的产品几乎没有任何市场,当前纤维之间的组合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任何回避这一趋势的企业都将无法发展。因此,必须实行“多样化”,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
华源总结“多样化”的三大优点:首先,适应用户范围广泛。由于多种纤维的应用和混纺,品种花样及品种数量相对较多,这样所对应的客户群也较为广泛,使公司的市场触点较多,为公司的多方位发展奠定基础。其次是市场灵活性大。由于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相对市场而言有优越的灵活性,可以紧跟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品种变动较为方便。第三是经济效益好。由于多种纤维混纺线生产过程的繁琐性、以及纱线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使的纱线生产加工成本相对要高,同时带来的经济效益相对要好些。
实践证明,这种经营模式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个结论从以下数据就可以看得出来:在金融危机冲击严重的2008年和危机阴霾仍存的2009年期间,其中2008年下半年,华源生产各类纱线7960吨,同比提高21%。其中外销出口1210吨,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3亿元,同比增长19.8%。2009年,华源1~6月份的产销收入也都保持了危机爆发前的水平,没有衰退:生产各类纱线5038吨,其中外销出口720吨,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
目前,华源的纤维产品也从最初的5种发展到目前的50多种,纱线从最初的50多种发展到如今的3600多种。其纱线产品广泛用于针织、机织、毛衫及工业用布等多个领域。用李向东的话说,“我们现在已形成了12大系列纱线产品,涵盖天丝、竹炭纤维、木代尔、牛奶蛋白纤维、竹纤维、大豆纤维、芳纶、玉米纤维、羊绒纤维、柔软纱等1000多个新品种,产品被应用于机织、针织以及工业用布等众多领域。”“JC32S华源牌针织用纱”和“JC40S华源牌针织用纱”2007~2009连续三年获得“用户信得过优等产品”称号。2008年德州华源还获得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颁发的“产品开发贡献奖”。
有人可能会问,华源凭什么拥有“多品种”?这全是因为其建立的新产品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小批量试纺品种生产线――在强大的研发能力支撑下,公司不断的向市场推出新型纤维混纺产品,真正做到了“生产技术走在同行前端、试纺打样迅捷、交货快速”。“除了普通品种外,几乎所有客户在华源都能找到所需要的产品。”公司总经理张兰峰豪言。5S管理出效益
“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华源则用他们的亲身作为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
在市场的开拓和开发上,华源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都给予高度的重视。这一方针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因为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之下,许多忽视国内市场、只重出口的纺织企业要么倒闭,要么面临着严重的苦难,而华源凭借着在国内市场“精工细作”,保持了生产和销售的稳步增长。
重视企业社会责任也让华源成为一家受人尊重的企业。多年以来,公司对慈善事业、弱势群体帮扶、节能减排等倾注了大量心力和资源,公司管理层并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提高企业软实力的高度来抓紧、抓好。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要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面对全国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华源通过对生产设备、照明、空调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用电分别减少了20%、48%、30%。
目前,华源拥有“中国新型纤维纱线开发中心和基地企业”和“新型纤维应用开发中心和示范基地”两个荣誉称号,并成为奥地利兰精集团超细旦纤维在中国市场的唯一授权使用商。华源模式不能照搬华源的模式当然也存在一些弊端,不能盲目模仿。
第一,生产所需配备的机台量多。由于多种纤维的相互存在,在生产多种纤维混纺纱线时,为满足多种纤维的同时生产,在前道工序的生产设备配台上,要比正常的棉纺配台多出约30%的量,这样增加了设备管理的难度。
第二,纤维混错的机会增加,。种纤维同时在线生产时,纤维之间的相互混淆的机率较生产单一品种时要大的多。由于纤维之间的性能差异较大,无论哪种纤维进入另种纤维内,都会造成后道工序的投诉和索赔。
第三,增加生产场地,占用固定资产。为解决纤维之间的相互混淆问题,在生产场所上要较正常的机台安排空间要大,这无非增加固定资产的投资,同时生产现场要实行机台与机台之间的相互隔离,给整个生产现场的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第四,管理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加大,从生产管理上而言,由于纤维种类较多,品种较多,在投料安排、品种进度控制、回花下脚收集存放等方面管理的难度和复杂程度相对较大,有一点考虑不到位都会造成纤维之间的混淆。
第五,改纺较为频繁,不利于品质稳定,因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造成生产车间改纺的现象较为频繁。据不完全统计,华源公司目前细纱主机改纺量达到1000余台次/月。此种现象对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控制带来非常大的难度。专件器材非唯一性,由于多种纤维的性能上的差异,所需要的专件器材各不相同,所以针对不同的纤维在专件器材的选用及配套管理上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