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棉花:美国棉农成大赢家 中国棉农不增收
美国棉农借期货套保保收益
美国棉花以期货交易所为中心的出口定价模式,使美国纽约的“洲际期货交易所(ICE)”成为目前全球棉花最重要的定价中心。
1870年,纽约棉花交易所成立,并于当年推出棉花期货交易。在此后的130多年中,全球有15个商品交易所开展过棉花期货交易,除纽约棉花交易所(现已更名为纽约期货交易所,简称NYBOT)至今仍在进行棉花期货交易所,其它14个交易所的棉花期货交易均已停止。?
2004年,棉花期货登陆郑州商品交易所,使之成为继ICE之后世界上第二家经营棉花期货的交易所。这是中国争取国际棉花价格定价权的一个举措。
我国著名期货立法专家、上海财经大学朱国华教授曾指出,在美国,几乎所有种植棉花的农场主和棉花贸易商都参与期货交易。棉花种植者组成棉农合作社,收获时将棉花出售给棉农合作社。棉农合作社以自己的名义参与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以锁定卖出价格,最终按平均价返给农民。
这就从根本解决了由于棉花农场主产量规模、资金规模限制而不能保值的问题。
而中国棉花种植者由于是分散种植,基本与棉花期货绝缘。无法通过锁定价格保护收益。
在棉花期货暴涨中,期货交易商“赚疯了”,但利益和中国棉农没有任何关系。
中国棉农牛市不增收
9月30日,中国棉花网籽棉收购参考价4.7-5.2元/斤。比去年涨幅不少。但中国农民正在抛弃种植棉花。
作为全球第一大棉花生产国的中国,棉花种植面积则步步败退,2年时间全国种植面积已减少1400万亩左右。
河南是中国棉花的主产区之一,全省棉花种植面积最多时曾达到1000万亩。官方预估今年河南种植面积有600万亩,而行业最悲观的估计只有200万~300万亩。
然而,来自全国重点产棉区山东德州市供销社棉花协会的消息称,2010年植棉意向比上年减少10%以上。
去年一路走高的棉价并未激发农民的植棉积极性,今年全市棉花面积仅有155万亩,比上年减少32%,降至11年来最低点。
由于初期气候较好,原预计单产籽棉可达255公斤。8月上中旬,当地发生持续大范围高强度降雨及连阴天气,对正处于花蕾期的棉花生长极为不利,,预计棉花减产20%以上,同时棉花质量也大幅下降。按照亩均单产200公斤,按籽棉均价8元/公斤计算,亩产值1600元,扣除种植直接成本383元/亩(底肥90元、机耕35元、种子60元、播种15元、地膜20元、农药50元、追肥91元、灌溉22元),加上加上每亩良种补贴15元,亩收入1217元,这还未刨除人工费、包地费用及雇人拾棉费用。
仙桃市棉花协会的统计也显示,今年棉农的成本平均上浮达5.1%。
新疆哈密地区棉花的生产总成本比2010年上涨了12.30%。
虽然棉花价格上涨,但综合棉花减产、质量下降及成本上涨因素,棉农并未从价格上涨中获得明显受益。中国如不重视对棉花农进行补贴和扶持,中国对外棉的依赖将进一步加深。中国棉花也将步玉米、大豆后尘,被美国所控制。董双伟对此非常担忧。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中国是其最大的进口国。
棉花、大豆、玉米正成为美对华贸易主打产品。2009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达到了4255.2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达到了2180.9万吨,占进口总量的51.3%。
2009年我国进口大豆量比2008年净增加500万吨。增加量正好相当于2009年国库积压的国产大豆数量。
一方面是美国大豆大量进入国内,另一方国产大豆卖不出去,过度进口对国内大豆产生严重伤害。
玉米也遭遇相同情况。按照美国方面的统计,今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玉米将达到120万吨。明年可能要达到580万吨,到2015年则可能增至1500万吨。
美国政府对农产品实行高额补贴,加上美国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产量高,而成本低。中国国内大豆、玉米市场基本被美国控制,美国掌握了大豆、玉米市场的定价权。
棉花市场也面临类似情况,美国对棉花种植者进行高达89%的补贴,美国棉花种植者风险较小,成本相对较低。有效的保持了美国棉花的稳定生产。
中国国内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下降,对进口美国棉花的依赖越来越大。作为全球最大的棉花消费国和进口国,如果不加大政策鼓励,国内棉花将进一步下滑。
和玉米、大豆低价倾销不同的是,随着国内棉花供需缺口越来越大,一旦美国完全掌握棉花定价权。中国纺织企业不得不面临购买高价美国棉花的境遇。届时,两头在外的中国棉纺织企业将也会受到控制。